<samp id="2g2gg"><tbody id="2g2gg"></tbody></samp>
  • <ul id="2g2gg"></ul>

    煙臺論壇-煙臺社區

    標題: 有了孩子后,我還是我自己 [打印本頁]

    作者: xinyongheng    時間: 2016-10-21 13:46
    標題: 有了孩子后,我還是我自己
    本帖最后由 煙臺培訓 于 2016-10-21 13:49 編輯

    (, 下載次數: 21)
    ◆ ◆
    文 | 李松蔚
    我有一個朋友,是年輕媽媽。兩口子工作都很忙,白天拜托老人照看孩子。有段時間她有一個苦惱,孩子習慣了和姥姥一起玩,晚上被父母接回家很不樂意,堅持要跟姥姥一起睡,這讓朋友心里滿不是滋味。 孩子那么小,不懂得父母的心情;姥姥也很為難,又心疼外孫,又對女兒感到抱歉;老公遇到這種事也不方便說什么。
    朋友找到我,問我有沒有這樣的一種理論:“孩子從小跟爸爸媽媽睡,對身心健康會帶來更多的好處。”假如這個結論成立,她就可以更理直氣壯一點,堅持把孩子接回家。 可惜,我沒有這種理論。
    我在想,這種理論真正的用途在哪里呢? 也許她希望用這個說法鎮住自己的父母:“這是為孩子好”;也許用來爭取老公的支持,“這是為孩子好”;也許是在心里對哇哇大哭的孩子交代,“寶貝對不起,我知道你不樂意,但這么做是為了你好”。 她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理論性的東西,來調節與父母、丈夫,以及孩子之間的關系。 這個東西叫“為孩子好”。 但她真的只有這一個東西可用嗎?

    (, 下載次數: 28)

    我問她:“你想接孩子回家嗎?”
    她兩眼放光,點點頭。 我把“你”這個字特別讀得很重,意思是“你管他們呢,你有你的權利”。 她覺得我說的有道理。但想了一會兒又覺得不對了:“但孩子不愿意啊!孩子的需求是跟姥姥一起睡,他哭鬧打滾不跟我們走,怎么辦?”我說,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你有你的需求,人家有人家的需求。大家的需要不一樣,免不了會有沖突”。重點是,沖突并不壞,它是人際關系中的必經之路。

    每個人從小到大,誰沒經歷過沖突呢?每個人都在沖突中學習各種應對的策略。像我這位朋友,在職場上也是處理沖突的一把好手——如果放到職場以外的場合呢? “生活中我可以撒嬌啊”!她說。 “好辦法”,我說,“你可以試試跟孩子撒嬌”。 沒想到這段簡單的對話,給朋友帶來了相當大觸動。

    她后來跟很多人講這件事情,有些人的反應出乎我的意料。比如就有人說:“這個觀點太可怕了。利用孩子滿足大人的需要,把孩子當成什么了”? 朋友轉述這句責難,我心里忍不住想反唇相譏:“不然呢?難道當初有誰想生孩子的時候,問過孩子的意見嗎?” 好,我終于鼓起勇氣說出了這句話。
    (, 下載次數: 30)

    我自己也是個父親。有天,我和一位老師談到養孩子的煩惱。很懊惱地發現,我對女兒表現出的不耐煩,其實是在處理我自己的沖突。有點自責,讓女兒負擔了不該她承擔的東西。 老師非常體貼地寬慰我:“沒事,孩子從來都在負擔不屬于他們的東西。當初就是為了滿足大人才被送來這個世界的。根上已經這樣了,后邊還在乎多那一點半點嗎?” 這句寬慰真是溫暖人心……又涼透脊背。

    我一開始難以接受這個說法,因為聽上去太過刺耳。刺耳是因為它刺破了一些真相。 我認識到,任何一個為人父母或打算做父母的人,都在承擔某種無形的壓力:你必須從孩子的利益考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切為了孩子”。 傳統的價值觀一直教導我們:父母應該是無私的,一切應該是為了孩子。導致我們對很多真相視而不見。 我也是當了好幾年的父親后,才敢于說出相反的事實:
    從頭到尾,我都是在為了我自己。

    (, 下載次數: 22)

    我們小區有一片人工湖。從搬進這個小區開始,我就覬覦著給女兒買一艘遙控軍艦,“她肯定喜歡在湖上開船的感覺”——女兒那時連話都不會說呢,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誰更喜歡遙控軍艦。

    我對她好,首先是出于“我”想對她好;其次才會考慮“她”想不想要。買玩具是這樣,別的事也是一樣。我想這也是一種父愛吧。我愛她,愿意盡一切可能滿足她。但承認這一切的前提是:首先出于“我”想這么做,而不是把一切歸因為“她”。

    我常常被問到很多與育兒相關的問題:“怎么做才可以對孩子最好?” 很多家長聰明、自信,接受過良好教育,但一遇到育兒問題就陷入深深迷惑。這些理論自身就充滿了矛盾:孩子愛吃零食,是讓他放開吃呢還是不準他吃?放開吃,怕把他慣壞了;不準他吃,怕把他憋壞了。兩邊都為他好,到底該聽誰的? 遇到這種困擾,我以為問題并不在于找到標準的“答案”。 問題在于:父母太自以為是,太小看孩子了。

    假如你不準孩子吃零食,而他也聽話,這件事就有兩部分,一是你的禁止,二是他的服從。如果看不到后半部分,以為一切都是父母的獨斷,就會覺得孩子是手里捏來捏去的一團橡皮泥,塑造成型全由父母。

    但孩子是活的人,無論他多小,有一些事情他可以接受,另一些事情他不會接受。就算他任人擺布,也是他這次選擇了任你擺布。 孩子已經在以自己的方式,爭取怎么樣“對他最好”。

    作者: xinyongheng    時間: 2016-10-21 13:46
    本帖最后由 xinyongheng 于 2016-10-21 13:46 編輯

    (, 下載次數: 23)

    如果父母沒辦法把孩子當作是自己以外的獨立個體,一個有想法、有主見、有能力的個體,也就沒辦法把自己從“父母”這個身份壓力中解脫出來。

    這正是絕大多數育兒文章、育兒理論讓我不適應的地方。 它們把孩子們看得太無能,又把父母的位置抬舉到無限高。這種揚抑,反而在相當程度上限制了父母成為自己、使用自己。就像文章開頭那位朋友,她到處尋求理論支持,但她差點忘了,她一直都有充分的權利,表達和爭取她想要的一切。

    因為“媽媽”的角色太過重大,她對自己的需求視而不見。就像時刻頂著一個易碎的、又比自己貴重十倍的花瓶往前走,怎么會走得安穩呢? 但在我們的文化語境里,做一個“好媽媽”、“好爸爸”,要比做“自己”正確太多。父母做一切都是為孩子。就算傷害孩子、剝削孩子,也打著“為了孩子”的旗號。——不累嗎?帶孩子本就不易,何況時刻還要哄騙自己? 真的,這篇文章里我說了很多政治不正確的話,這里我還要多加一句: 孩子的需要,并不是世上唯一的需要。

    (, 下載次數: 18)

    每一個為人父母的人,大概都會時不時發出這種感嘆:我們自己也是孩子,始終在變好,卻始終沒有變好。不僅稱不上完美,甚至未必合格。每個人走在自己的路上,帶著各自的欲望、創傷、無知和局限。現在這樣,以后也是這樣。

    雖然走了幾十年,但我們都誠實點吧:誰也不可能在二十多歲三十多歲時,從當上父母的那一刻起,就真的能夠做到如如不動,了了分明。 孩子是我們人生半路上的一個旅伴,他遇到我們,說:“一起走一段吧!” 只是一次相遇。我并沒有因此變成不同的人,也不必逼自己假裝成那樣的人。

    我仍是那個不成熟的我,仍在走自己的路,不曾站到他的路上。 我們各自在路上摸索,也相互利用。 父母利用孩子,探尋我們作為“父母”的課題;孩子也利用父母,實現他們的成長和獨立。這段路上有真摯的愛,也有傷害;有爭吵,也有合作;有奉獻和犧牲,也有委屈和憤怒;有叛逆,有感恩,或許還有持久的怨恨……但歸根到底,這也只是一段路的緣分。

    但愿他們一起走完這段路的時候,每個人仍然還在做自己。為人父母應該考慮的是:“我在這段路上得到了什么?我是不是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而不必越俎代庖地想:“我有沒有讓孩子走一條最好的路?”

    有了孩子后,我還是我自己。我一直都是我自己。





    歡迎光臨 煙臺論壇-煙臺社區 (http://www.zhaohuifood.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免费a级毛片无码a∨蜜芽试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春色|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不卡|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边打电话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爱v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ⅴ网站|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精品一|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成人A片产无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 日韩加勒比一本无码精品|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AV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无码av最新无码av专区|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