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論壇客戶端7月28日訊 通訊員:李成修 崔方榮 李凌峰)“不好”、“晚了”、“情況復雜”、“早來…就好了”……腫瘤患者面對醫生,這似乎是常聽到的話。而在煙臺毓璜頂醫院腫瘤內科,這些字眼被主任醫師劉愛娜列入了醫患溝通“黑名單”。在這里,既有胃癌晚期最終痊愈的患者,也有癌細胞擴散仍然生活長達三年之久的病人。每一個新生的希望,都是生命迸發的光芒,都在向我們展示著醫護人員對腫瘤的精準阻擊。
在這些搶奪生命的戰斗中,劉愛娜說她的武器,就是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的醫學法寶:語言,藥物!袄习傩照劻錾,很多人覺得一旦發現腫瘤基本是沒救的,其實當你走進來、深入到治療當中,你會發現可做的事很多。”
作為腫瘤醫學圈的“老”醫生,劉愛娜頭頂上有許多光環,煙臺市癌癥中心辦公室主任、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內科分會委員、CSCO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委員……醫術上的精進讓她屢屢獲得專業領域的認可,也被不少患者稱為“腫瘤狙擊手”。
從事腫瘤內科工作20余年,她把自己的智慧和熱忱毫不吝嗇地用在了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上。剛見到劉愛娜的時候,她正在和其他醫生探討患者的治療方案,語速稍快,眼神堅定。這似乎是常年與生死打交道養成的習慣:時間就是生命,而醫者從容自信,患者才更有與病魔抗爭的勇氣。
被問及與腫瘤戰斗,最大的經驗是什么,這位腫瘤治療大咖的回答十分淡然:“首先要多看細節、多觀察、多打問號”。這聽起來簡單的話,一如賣油翁“無他,惟手熟爾”的舉重若輕。
在劉愛娜看來,“話療”先于“化療” 。面對患者,她從不吝言語。記者跟訪劉愛娜一上午,光整理她與患者交流的錄音,就用了平常受訪人的雙倍時間。劉愛娜會讓患者從出現癥狀開始,到最后一次就診,從頭到尾把整個過程捋清楚,細細問診。
細節決定成敗,優秀與平庸的差距,往往就在對待細節的態度。劉愛娜常?梢詮募毼⑻幷业酵黄瓶冢股靡匝永m,5年10年,還有痊愈。曾是一名剛畢業不久的年輕醫生時,劉愛娜遇到一個被確認為胃癌髖部骨轉移的患者,剛看到髖部CT片子的時候,憑直覺她心里產生疑惑,“單發部位的骨破壞,且骨破壞處有大的軟組織影,不太像胃癌骨轉移啊!钡桓彝陆Y論,便耐心詢問病人病史。
病人說髖部疼了6個月,其他的地方沒有疼痛的感覺!拔赴┕寝D移特點一般多發生在脊椎、肋骨等處,伴隨多個部位疼痛,極少是單獨一個部位且長期疼痛!眲勰刃÷暤刈匝宰哉Z。
病人家屬卻聽到了。“那重新幫我們查一下吧,醫生。”病人家屬對劉愛娜說。獲得病人家屬的信任,劉愛娜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便給病人安排了髖部破壞骨周圍軟組織B超引導下穿刺活檢并送病理。病理結果印證了劉愛娜的判斷;颊哒娴牟皇俏赴┕寝D移,而是原發性髖部骨肉瘤。骨轉移癌與骨肉瘤的治療完全不同。劉愛娜的細心,幫患者避免了一次誤診誤治。
劉愛娜還遇到一位被確認為鼻咽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鼻咽癌伴隨頸部淋巴結轉移非常常見,但轉移部位是有規律的!八浜竺嬗幸粋結節,從結節的硬度和部位來看,都不符合鼻咽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眲勰日f。秉著不放過任何一處疑點的原則,劉愛娜安排患者進行結節活檢,檢查結果顯示,診斷為非霍奇金淋巴瘤,并非鼻咽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經過精心的放化療,患者沒多久就痊愈了。
“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因為影像和病理結果,并不是100%正確,醫生需要做的是要根據病人的病史發展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尋找疑點。”劉愛娜總是不斷告誡年輕醫生們,一定要堅持自己詢問病史,多動腦子多思考,多給自己打問號。在她的帶動下,腫瘤內科的年輕醫生始終堅持“多看多問多打問號”的行醫準則,用細心呵護患者的健康。
前段時間,有一位被確診為胃癌晚期腹腔轉移的患者,帶著在其他醫院定好的治療方案來到毓璜頂醫院,讓醫生按照帶來的方案進行治療。
患者當時情況,已經不能進行手術,只能內科保守治療,按照治療方案,醫生在為他在進行一線、二線化療的時候,他的血色素一直往下掉,一般情況很差,消瘦明顯,對化療不能耐受,腫瘤進展壓迫輸尿管引起一側腎積水。
到了三線治療,已經是無路可走了,劉愛娜卻憑借充足的知識儲備,為患者制定了一個全新的治療方案:“靶向+免疫”(去化療)。
“這是2019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大會(ASCO 2019)上發布的一篇文獻,一位學者通過‘靶向+免疫’的方式,在胃腸癌癥方面的治療取得了驚人的奇效!眲勰冉榻B,她也通過這種方式,給患者進行治療,這種方式實施起來很簡單且副反應低,病人耐受性好。就是口服一種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藥物,同時每三個周在門診注射一次免疫藥物,避免了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定期復查,患者自我感覺生活質量逐漸提高,貧血改善,體力恢復。約半年后,復查腹部CT提示腫瘤消失,原外置的腎穿刺引流管(解決腎積水)也拔除了,胃鏡活檢病理也提示腫瘤完全消失。“我和患者都很高興,這是我們一次新的嘗試,沒想到收獲了奇效,讓患者治愈。”劉愛娜興奮地說。
以前,當患者進行三線治療的時候,基本都是單用靶向藥物,但這次“靶向+免疫”的效果,卻讓無數人驚嘆。劉愛娜說,做醫生就是要多學習,因為腫瘤變化快,新藥也層出不窮,我們要不斷學習研究,推動診療技術不斷往前走,讓患者最大的獲益。
目前,劉愛娜已經采用“靶向+免疫”的方式為癌癥晚期患者進行治療數十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診療方案,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獲得了患者及家屬的一致認可。
這樣的“奇跡”在劉愛娜這里時有發生,但每一個“奇跡”的創造過程都不一樣,這正是個體化治療的魅力和難度。這對腫瘤醫生是一種考驗,需要極豐富的經驗,更需要膽大心細,有時還要打破常規,才能為幾乎窮盡所有藥物的晚期患者,找到可治療的窗口。
癌癥需要怎么治,沒有固定的診療方案,這往往要依靠醫生的豐富經驗和知識儲備。劉愛娜說,由于個體的差異,他們總是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腫瘤病理類型以及發展趨向等方面,為患者制定“專屬”的診療方案,以最大幅度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如今,讓劉愛娜引以為豪的是,在煙臺毓璜頂醫院,她和醫生們倡導首診的及疑難的腫瘤患者組織MDT(多學科診療模式),用組合拳對抗癌魔,收到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劉愛娜介紹,MDT是由來自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科室專家組成的會診團隊,針對某一疾病,通過會診形式,提出適合患者的個體化的最佳治療方案,繼而由相關學科或多學科聯合執行該治療方案,最終目的是讓患者有最大的生存獲益!袄缑鎸σ粋直腸癌肝轉移的患者,過去認為沒有手術機會,只能內科治療,中位生存期不到12個月,F如今經過MDT會診,在胃腸外科、肝膽外科及腫瘤內科的共同參與下,患者可存活30個月以上!
“沒有什么比患者病情好轉更讓醫生高興的了!”劉愛娜說,曾有一位她收治的患者,肝上有8個病灶。她和各科專家從各自的角度提出治療意見,最終確定了先為患者進行化療,把直腸腫瘤切除,再通過微波消融術,將8個病灶消除的方式為患者進行科學治療,最終獲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MDT其實就是大家的一場思想碰撞,最終確定一個最適合患者的診療方案,最大程度的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眲勰冉榻B,MDT的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促進了多科室的經驗交流,推動了疑難病患者的精準診治,讓腫瘤治療水平達到了“精細管理”的新高度,醫療質量再上新臺階,也患者提供了一體化、全方位的診療服務。
此外,讓劉愛娜很有成就感的是,科室醫護人員還多次到龍口等三級醫院會診、授課,每年吸引進修醫生、護士前來腫瘤內科進修,開展學術活動,多次舉辦國家級及省市級繼續教育項目,推動周邊地區腫瘤診療方向的人才培養和?平ㄔO,改善醫療服務。
“醫生必須不斷學習,不斷與業內人士交流,慢慢就內化成為一種能力,而且是優秀醫生必須具備的能力。為什么有些醫生越當越好,就是善于學習善于總結經驗。”在劉愛娜看來,醫學是積累的學科,是在前人肩膀上搭建生命探索的天梯。在與腫瘤搶奪生命的戰斗中,他們必須用不斷精進的醫術全力以赴。
在早前,我們聽到醫生說腫瘤“轉移了、晚期了”,好像被判了死刑,人生瞬間完全失去了希望,其實,并非所有的腫瘤和癌癥都不能治愈。在劉愛娜從醫的20余年里,不乏胃癌、腸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等多個腫瘤患者生存期延長甚至完全治愈的例子。
“通過醫生的努力,有些早中期的患者可以治好,有些晚期已經轉移的患者,通過合理的綜合治療,也有部分最終能治好,回歸自己常態的生活,走向社會,走向家庭;而對那些沒有治愈可能的患者,醫生也要幫助他,讓他們活得長,活得好、少有痛苦!
2007年開始,煙臺毓璜頂醫院腫瘤內科就在煙臺率先開始了腫瘤相關基因的檢測,分析并指導腫瘤治療,使腫瘤治療進入精準化治療模式。目前,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全國腫瘤治療正在精準治療的道路不斷探索,從分子水平檢測、大數據分析,到用藥指導、最終實現精準的個體化治療,都是精準治療的主要思路。
“不同的腫瘤類型或者同一類型的不同病人,甚至同一病人在不同的發病階段,治療效果效果差別也會很大。所以,根據患者腫瘤的病理類型、基因突變狀況、身體狀況等諸多因素,為患者進行精準治療是十分必要的!
提起癌癥的治療手段,我們想到的可能只是手術、化療、放療。劉愛娜說,隨著精準治療的應運而生,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也逐漸成為癌癥治療的重要手段,而精準治療則離不開靶向和免疫的支持。
劉愛娜介紹,目前肺癌治療已經走在精準治療的最前沿。以肺癌晚期患者為例,確診肺癌的患者,需要進一步確定是腺癌、鱗癌、還是小細胞癌。如果是腺癌,則需要進行基因檢測,分析癌癥患者基因變異的形態,找到發生基因突變的關鍵靶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精準靶向治療,不僅能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甚至能夠達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目前,精準醫療對于臨床腫瘤治療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尤其在肺癌和腸癌等領域,精準治療給無數患者帶來了福音!眲勰日f,醫生們多一些努力,患者們就會多一些生存的機會;颊弑緛硎菦]有希望,但通過醫生的治療,重新充滿了希望,而且狀況一天比一天好,最后甚至有機會做手術、做根治性治療,這樣的幸福感,是醫生源源不斷的動力所在。
專家簡介:
劉愛娜,煙臺毓璜頂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學研究生,從事腫瘤內科工作20余年,曾于2018年至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腫瘤研究中心研修學習。兼任煙臺市癌癥中心辦公室主任、CSCO(中國腫瘤臨床)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癌癥基金會腫瘤心理協作組委員、北京癌癥防治學會消化道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委員、山東省抗癌協會理事、煙臺市醫學會腫瘤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開展的血清蛋白質組學在三陰性乳腺癌研究中的應用獲煙臺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此外,在三陰性乳腺癌血清蛋白質組學研究,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聯合化療一線治療晚期胃癌臨床研究,三陰乳腺癌組織細胞膜差異表達蛋白的鑒定和功能研究,信迪利單抗聯合曲妥珠單抗和化療(SOX或CAPOX方案)一線治療進展期HER2陽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處腺癌的療效和安全性的臨床研究等諸多方面的科學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