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煙臺7月22日電(通訊員 丁廣緣 邢玉倩 王燕)為響應國家號召,傳承非遺經典,獻禮建黨百年,煙臺理工學院聽黨指揮隊暑期7月15日至7月17日在煙臺市進行了為期三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非遺,凝聚著中國人民代代相傳的智慧,是我們有文化自信的底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心并推動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深刻地指明了文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的重要地位與重要作用。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聽黨指揮隊正式出發,宣傳非遺,讓更多的人了和解保護非遺。
聽黨指揮隊隊員們在校期間已與膠東非遺手作香王德正師傅取得了聯系,聽黨指揮隊在7月17號探訪了膠東非遺的第三站——手作香。
香,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古代常用于祈福祭祖,驅蟲避害,F在用途慢慢發展為凈室熏衣修身養性等。膠東傳統手作香清遠香其配料中除了傳統的檀香沉香之外,還加入了煙臺當地的楸樹粉、無花果粉使它的氣味更加香甜。芝罘區正造社社長王德正師傅正是膠東手作香傳承人之一。
圖為王德正師傅的榮譽證書和手作香作品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姜慧 供圖
煙臺理工學院聽黨指揮隊隊員們來到了王德正師傅的工作室“正造社”,進門,一陣清香撲鼻而來,這是房間中手作香的香氣。進去后見到的是布置整齊的房間,房間中一側墻上有五顏六色的線,另一側放著些文玩,整體的氛圍寧靜而溫馨。王德正師傅看到隊員們的到來,熱情的接待了他們。
王德正師傅是一個很隨和的人,他帶隊員們參觀了手作香的原料、成品,給隊員們介紹了手作香,隊員們也對手作香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采訪學習與觀摩。
圖為王德正師傅像聽黨指揮隊隊員介紹手作香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姜慧 供圖
王德正師傅學習手作香是因為興趣,王師傅的爺爺是唱戲的,唱戲上臺前都要點香,老一輩人不會去買香,都會自己制作,小時候王師傅便跟著爺爺做香,畢業之后開始創業,因為喜歡,所以才會從事手作香。王德正師傅正致力于恢復香在生活中的用途和地位。
手作香的材料主要是中藥材,還有沉檀龍麝四個香。其實手作香和中醫有點相似,算是從中醫里分離出來的一部分,因為很多香方都是根據中醫來的,還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手作香裊裊騰騰的香氣,會讓每一顆心清凈而了無掛礙,世界也因此而更加純粹美好。
圖為王德正師傅做手作香的工具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姜慧 供圖
王師傅說,一支香的制成,要經過許多工序。首先先挑選原料,然后再炮制,炮制是為了去除里面的一些毒性,提高香味,然后再合香、出香,最后制香。所以制香不能心浮氣躁,急于求成。手作香裊裊升起,一顆心沉靜而祥和,這是在快節奏生活下所不能體會到的寧靜。
現在的香主要作用就是凈化空氣,有時候家里有異味,就用來驅味。還有中藥的合香,揮發油會消病毒,用來驅疫。
王師傅與聽黨指揮隊隊員們在桌子前圍坐,聊了許多有趣的事情,王師傅還給隊員們聞了沉木的香氣,現在最出名的是沉檀龍麝四個香,算是高檔一點的香。
圖為王德正師傅與聽黨指揮隊隊員聊天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姜慧 供圖
事實上,手作香已經是少數,王師傅告訴我們,在南方,供佛信佛的地方比較多,香是必不可少,所以南方都是機器大批量生產,像手作香是很少的。但是,手作是一種享受的過程,過程也是一種財富,這是與機器生產完全不同的感受與體驗。
圖為王德正師傅與聽黨指揮隊合照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姜慧 供圖
手作香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傳統文化的瑰寶,讓更多人接觸到,并潛移默化地根植于人們心中,這樣非遺的傳承才不會后繼無人,讓小眾的非遺大眾起來,通過不斷創新,讓非遺有持續的生命力,以更具體驗性、互動性的方式展示非遺的魅力,才能讓非遺傳承動起來、活起來,讓文化的瑰寶真正活躍在我們的生活中。
歡迎光臨 煙臺論壇-煙臺社區 (http://www.zhaohuifood.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