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7678
- 經驗
- 點
- 威望
- 點
- 金錢
- 兩
- 魅力
- 點
- 金幣
- 元
- 性別
- 保密
- 在線時間
- 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4-1-9
- 最后登錄
- 1970-1-1
|
沙發

樓主 |
發表于 2015-8-25 21:03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山東
4.融入生活中。才能走的長。
不要以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不要認為小孩子學鋼琴就只是“刻苦”練習罷了、其實每一首曲子都是如同生命般的有意思。它有它的高潮低潮,有它的起承轉合,有它的意境,有它的感情。我喜歡讓蘭蘭去體會它。
剛剛我走到蘭蘭鋼琴旁的沙發上,聽蘭蘭彈琴。我問她這首她彈的曲子(To Celia),作者他到底想表現出什么東西呢?她沉吟了一會,她接下來說的真好。她說這首曲子是他和Celia兩個正在快樂的玩耍。蘭蘭又接著講了許多她的想法。對那段比較難彈的小節,她說是他在教Celia怎么玩兒。因為Celia還小。
學鋼琴的目的,是在學習音樂。學音樂的目的,是在能欣賞高尚和優美的事物,進而能陶冶自己的性情。
(現在外面下著小雨,陰陰的天,我在餐桌旁打著電腦。蘭蘭練琴的聲音,卻活潑的滲進了我的心房。這是一個溫暖的一天。)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是音樂天才,也都不是音樂蠢材。他們都是可以教化的。他們都是可以利用學習鋼琴來理解和欣賞音樂的。問題就是我們做家長的。沒有好好的教育他們。我們可能只是一味的爭名好勝。只是為了讓他們學好鋼琴,而忘了學鋼琴的真正意義。
作家長得首先要“放輕松”。你的緊張在意,會讓你的小孩受不了的。你可曾在小孩子練琴時,坐在旁邊,挑剔這里不對,挑剔那里不對,弄得小孩子都要哭了。你可知道你的小孩,已經很努力了,他彈對了99%,但是有些父母只看到了那彈錯的百分之一。
鋼琴是要每天練習的,但是只有放輕松了,多享受其過程,不計較其結果,才能走得長。在佛教里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點很重要:不要只是一味的練習新的曲子,而不復習舊的曲子。有一些老師要學生練習太多的新曲了。做家長的要控制住。不在量的多少,而在于質的高低。就怕是每一天小孩哭哭啼啼的,一味練習著老師規定的新曲,而沒有辦法再去體會和享受已經練過的舊曲。我常常叫蘭蘭彈半個小時的鋼琴,隨便她想要彈什么都可以。我可以感受到她喜歡彈彈舊的曲子,去享受不同的沉淀。
5.同樣的音符,不同的組合,相似的天籟。
我們人類所有的音樂都是用這C,D,E,F,G,etc 等音符所組成。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全世界,不論你來自何地,何種民族,何種環境,當你聽到如同“一閃一閃亮晶晶”,或是“男孩看見野玫瑰”,或是“長亭外,古道邊”,或是“我家門前有小河”,或是“鱒魚”,等等的歌曲時,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會覺得好聽呢?為什么?難道我們的有共同的基因決定了我們對音符排列組合的好惡嗎?我會有另文來討論我的想法?
我們所有的人,所有的小孩,都具備了“同樣的音符”。都能展現出天籟般的音樂。世界上所有的人,不論貴賤、地區、膚色、種族,沒有人不喜歡“美好”和“高尚”的事物。眾生在本質上是平等的。不同的環境,就如同音符不同的組合,它可以變得紛亂,吵雜,不堪入耳。但是卻不能,永遠不能,永遠不可能,抹殺我們在每一個人,本質上對“美”的共同的追求。
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有無比的信心。自己的小孩,就如同世界上所有的小孩般,他們都具備了,能創造世間無盡美妙寶藏的音符。我們作家長的,不需要當救世主般,高高在上,想要去“創造”奇跡。我們只需要給他們制造個環境罷了。
你可有常常傾聽小孩自發的天籟呢?多聽聽吧,你會學到很多的。
6. 總結
鋼琴教育其實就是我們對小孩教育的縮影。它比學校正規教育要難掌握,因為它是家長自發性的,要孩子學習的項目。
父母掌握的好的話:那是對你小孩一生的禮物。他們可以學習和親身體驗,什么是音樂、什么是優雅、什么是美、什么是高尚。也可以讓小孩從小培養出他們的耐性。培養出小孩自我學習、自我進步的能力。甚至、因為全家共同的興趣,而激發出家庭強烈而溫暖的向心力。所以鋼琴教育可以是小孩素質養成教育和家庭教育里面重要的一環。
假如家長以“小孩彈好鋼琴”為其唯一目的的話。我覺得實在是太可惜了。假如家長為了達此目的,而對小孩過于嚴厲的話。我覺得實在是太可悲了。
對我而言,小孩學琴的目的是我列在“父母掌握好的話”里面的所有項目。要達到這些目的,我們一定要行“中道”。以鼓勵為主的要求。以啟發為首的堅持。更是要先教育自己。才好教育小孩。從教育小孩的漫漫長路上,我們要謝謝我們的小孩,讓我們也學了好多好多。
最后,希望大家從音樂的學習中,創建一個溫暖而和諧的家庭。想想看在寒冷的冬夜里,爸爸媽媽坐在沙發上,微笑著、聽著小孩子彈出的琴聲,是個多么溫暖的畫面啊。(三只奶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