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jpg (138.34 KB, 下載次數: 2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6-29 12:52 上傳
3
還有一種是知道他人的生活,而后評價。這種方式,則因評價之事太過具體,而愈加毀人神智,傷人身心。
我曾認識一個姑娘,情路坎坷到幾乎摧毀她的整個人生。她大學時和一個同班男生相愛,畢業時,男生申請了美帝的博士,而她卻發現自己懷孕了。男生很堅決地和她分手,說要出錢帶她打掉孩子。姑娘只說自己會去醫院,而后便收拾東西回到家鄉。孩子生下來了,是一對好看的女兒。
姑娘很堅強,一個人養育一雙女兒。可是,姑娘的媽媽卻倒下了。她受不了住在一個院子里的人天天就她家姑娘的事兒品頭論足。媽媽瘋了,每天躲在家里不出門,有時家人帶她出去,她只會反復說一句話:“你們不許亂說我家囡囡,我家囡囡是我千辛萬苦養大的好姑娘,你們不許亂講我家囡囡……”
最傷人心的,不過是那一句句的話。一個院子里出了個未婚先孕的新聞,這是多么大的談資。那些飯后無處消化的人們聚在一起,說這姑娘不會看人,命運低賤,沒結婚就給人家生孩子,生了孩子還沒爸爸養……
每一句話,都是真的,沒有污蔑沒有誹謗。可正因如此,才更傷人。
媽媽瘋了,絕不是因為聽了一兩句別人評論姑娘的話。而是每一天,每一刻,時時刻刻,她都忍受著周圍人對她女兒污點的指手畫腳。
世人皆苦,人心都可憐,會可憐到經不住一句話的打擊。一家人遇到這般事,早已傷心欲絕。作為周邊看熱鬧的人,若有一點良善,也該堵住自己嘴里的快感,放別人一條生路。
640.jpg (273.02 KB, 下載次數: 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6-29 12:52 上傳
4
Z曾和我聊過知人與評人的問題。
他說自己更年輕一點的時候,喜歡琢磨人心。那時初初讀了一點心理學,就想要到處賣弄,覺得自己厲害到看一眼別人,就知道那人心里在想些什么。目之所及,都不過時他練習識人本領的道具。
而遇到周遭之事,他也總喜歡評點一二,以顯示自己的專業和犀利。
幸而,他雖狂妄,卻沒停下讀書。當他讀的書更多時,便慢慢止住了那張總想對周遭人事品評一二的快嘴。
“因為我終于發現,我那些自以為是的評點不盡然對,也對當事人無甚益處。”
如Z所說,我們所有的評價,都是基于自己的立場和人生經驗。而這也正是評價失當的原因:因為我們從未經歷別人的人生。
而今,終于慢慢褪去狂妄嘴臉的Z說,他現在不會妄加評價人事,也不覺得自己可以輕易看透人心。
人生的妙處在于,看不透、講不清。能看透講清的,定然不是真實的生活。或許,不過只是自己的想象罷了。
正如那些評論,無論是真是假,無論有益無益,到頭來都不過是自己的想象。我們圖一時之快,說一些想象的句子,傷人至深。此舉或可包容,卻但真不夠良善。
哪怕你真的是能看透人心的聰明人,也不要輕易說出評人的犀利句子。你以為自己擔當著點醒別人的重任,殊不知你只是為別人送去一把自裁的刀。所有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犀利,都是惡毒。
知人不評人,才是聰明人最大的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