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煙臺論壇! 請登錄/注冊 一鍵登錄:
<samp id="2g2gg"><tbody id="2g2gg"></tbody></samp>
  • <ul id="2g2gg"></ul>
    查看: 7312|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收起左側

    [其他] 隔代撫養的育兒沖突:誰才是孩子的媽媽?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8-6-29 14: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來自山東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文:孫平
    祖輩溺愛寶寶?——It’s ok

    有一位讀者在我的后臺留言,她的情況大致如此,即她媽媽現在正住在她家里幫忙照顧寶寶,寶寶已經將近兩歲了。

    隨著寶寶的成長,她體驗到越來越多的和自己母親在育嬰方式上的沖突。
    最突出的是外婆溺愛寶寶的問題,她總是取悅寶寶,過快地滿足其需求;


    而且有些時候還會與自己起沖突,說“連你都是我帶的,現在不挺好的,現在我帶你的孩子能有什么問題?”
    如此種種,讓她感到既不舒服又無力反駁.......


    聽到這里,南希笑著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故事:
    “我認為祖輩是非常重要的育嬰幫手,在中世紀的歐洲,祖父母們總是會參與到育嬰當中來。


    因為當時新生兒的父母幾乎總是和祖父母們住在一個村子里面,因此每當忙不過來的時候,祖父母總是他們最重要的求助對象。



    我覺得這位母親不用太過擔心,我認為:只要媽媽沒有放棄孩子主要照顧者這個角色,只要她還在這個角色當中沒有退場,就不用太擔心外祖母的溺愛問題。

    因為相比起來,孩子幾乎總會更親近自己的媽媽,總會更加信服于她,并且內心認同她的生活方式。

    這源自于孩子和自己母親某種先天的身心連接。
    相比于其他人,母親對孩子而言,是一個天生的,優質的主要依戀對象。


    在孩子三歲以前,父親的重要性都很難和母親相比。

    所以,孩子通常只會在母親身心完全退場的情況下,選擇另一個主依戀對象,從而求得內心安全感(兒童期的主依戀對象,已經被證明是成年后心理安全感的最重要來源)。

    因此只要母親身心都還在孩子身上,就不用太擔心自己會失去撫育孩子的主導權。因為孩子通常會優先認同她。
    而且在所有的文化當中,祖輩都是溺愛孩子的。無論是美國、歐洲,我相信還是在中國,祖輩都傾向于寵溺孩子。


    這沒有問題。來自于祖輩的,適當的溺愛對孩子而言是美好的體驗。







    就我自己而言,我是感到遺憾的。因為我的孩子降生后,沒有任何祖輩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里。所以我當時帶孩子沒有幫手非常辛苦(南希有三個孩子)。

    但是我雇了一位意大利老太太做我孩子的保姆。這位老太太比我大三十多歲,完全可以充當孩子們的老祖母角色。
    而且你知道嗎?她自己一共生養了十三個孩子!而且都被她照顧得很好,所以我認定她是一位很有母性的老太。


    從一開始,我們就有矛盾。其中最讓我不安的是,她老是給孩子吃曲奇餅干。每次我回家,都會看到孩子們坐在她身邊吃曲奇。

    ’我的天哪,你知道曲奇糖分多高嗎?’ 我有一次忍不住對她喊了起來,
    ’能不能不要再這樣喂他們曲奇了?糖分太高了!從現在開始,孩子們每天只能吃一個曲奇,明白嗎?’
    老太太很快應承 了下來……


    但是,后來我下班回家,發現孩子們的曲奇照吃不誤!
    老太看到我疑惑的眼神,總會嘟嚕著說:你看,南希,孩子正在吃他們今天唯一的一個曲奇呢,只吃一個呢……


    直到最近和我的孩子們談起這件事,他們都還會懷著暖意地憶起Nanny每天給他們吃的“唯一一個”曲奇,雖然每天都有十來次“唯一”。
    大家都在笑,這里沒有什么痛苦。




    我和我的先生當時不可能那么縱著他們,因此他們童年最重要的受寵體驗來自于他們如奶奶一般的Nanny。”

    另一種情況——It depends

    “但也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祖輩想要獲取孩子的主要照顧者的角色。

    有時哪怕孩子媽媽或者爸爸想要在帶孩子上面有所付出,祖輩仍然會有意無意地‘驅逐他們’,把幾乎所有的養育工作擔負下來。
    這種情況并不少見。


    在拉丁美洲的文化當中,很多女人在青少年時期就被自己的母親催著嫁人和生孩子,生下孩子后由母親負責養育;

    而她們自己呢,在步入中年以后,通常也會催促自己的女兒趕快結婚生育,因為她們作為外祖母也要來接管養孩子的工作。

    如此育嬰模式代代相傳。

    所以外祖母或者祖母代替母親的現象并不少見——關鍵是孩子的母親本人感覺怎樣。

    如果母親對此感到ok,她也需要孩子祖輩的幫助,那么這當然沒有問題;
    但是如果母親對此感到不滿意,那么她就一定要跟自己的母親或者婆婆好好談談,對此她要展現出一個母親的堅定和力量。




    我個人在美國看到的情況是,祖輩會幫忙帶孩子,但只要孩子的爸媽在世,祖輩們一般很少會成為主要照顧者。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通常都會避免“喧賓奪主”的情況發生,他們會襄助父母,但不會代替他們。


    這似乎是一個文化符號。
    這些老人辛苦了大半輩子,在跟他們聊天時,我發現他們大都想好好享受自己的退休時光,旅行、度假,做之前想做卻沒機會做的事情。
    他們通常不會有那樣的激情再去全職地帶孩子。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自己的生活。

    最需要重視的情況
    “有一種情況需要尤其尤其小心,那就是完全的隔代撫養——也就是說父母退場,把孩子完全寄養在祖輩家。
    包括父母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探望一次孩子的情況,這也是完全的隔代撫養。


    在處理這種情況的時候,父母們要非常、非常謹慎。
    因為這種情況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強烈的,令他們無比疑惑卻得不到解答的被拋棄感,嚴重的會導致一輩子縈繞不去的分離焦慮。
    寄養的年齡越小,可能產生的問題越嚴重。


    除非實在萬不得已,把三歲以前的孩子送出去寄養我不提倡。



    最慘的情況是’雙重拋棄感’,何謂雙重拋棄感?
    那就是孩子從父母那被送到祖輩處,如果沒有處理好,要經歷一次重要的被拋棄體驗。


    在幾年或者十幾年,也就是充分建立了與祖輩的依戀關系以后,父母在不甚言明的情況下又把孩子接回來,那么孩子又將體驗到一次慘烈的被祖輩拋棄的感覺。”

    我認為,如此在心理層面上遭受的創傷,將使得他們將來很難再信任和依戀任何成年人。
    南希所說的雙重拋棄體驗,會讓他們對一切親密關系的持久性產生懷疑。


    他們成年以后,要么難以維持友情,要么難以維持愛情。感到孤獨,卻難以再主動索取。
    談到此處,我想到國內的很多很多留守兒童,如果處理不當,這會成為非常非常嚴重的時代性創痛。


    “因此我個人認為,南希繼續說,“為孩子的心理健康計,父母能夠不退場就不要退場。
    如若真是萬不得已要做完全的隔代撫養,我覺得最最重要的就是:事先向孩子做出充分的、真誠的解釋和說明。”


    我相信,南希這么建議是因為,孩子是這樣一種存在:你不跟他們說,他們就會自己猜,而且越猜越跟自己有關,越猜越是自己的錯。
    所以哪怕再小的孩子,當你做出對他們來說如此重要的決定時,一定要提前地、充分地跟他們說明。


    他們哪怕聽不懂你的語言,也能讀懂你的情緒和意圖。你要把他們當做平等的對象交流,告訴他們你這么做的原因。

    沙發
     樓主| 發表于 2018-6-29 14:24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山東


    我的一位來訪者曾經提醒我:所有沒有言明的分離,都容易被體驗為拋棄。
    不告的離別,會被體驗為訣別,永不再見。


    我的另一位來訪者告訴我:ta小時候媽媽把ta寄養在外婆家,每次送ta去到那邊以后,媽媽的離開”模式”總是,先找個好玩的東西吸引ta注意,然后自己趁機溜走。

    所以ta從小就習慣盯著遠方看,因為那里藏著媽媽消失前最后的背影。然而,這并不是讓人愉快的遠方。
    一次網絡咨詢,因為我的疏忽,ta沒能及時看到我的視頻,只能聽到我的聲音,那一次ta幾乎驚恐發作。


    我當時毫無疑問正被ta體驗為那個消失不見的媽媽。

    “第二點,父母在把孩子托付給祖輩以后,絕不能就這樣憑空消失不見。
    他們最好要通過視頻、電話、信件等等方式,規律性向孩子表明自己依然在場。


    自己哪怕會離開,但也不會從他們的世界中消失。”
    簡單地說,三歲以前的孩子,大都會認為人若是消失,不為他們所見,那么這個人也就不存在了。年齡越小,越會如此認定。


    在三歲以后,孩子們才會逐漸確信——爸爸媽媽就算不見了,不在我身邊了,那么他們也不會不存在,也不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所以,對于越小的被寄養在祖輩家的孩子,父母越應該頻繁“標注”自己的存在,以此強化他們的“客體恒常感”。










    沒有建立起客體恒常的孩子,成年以后,重要的表現之一就是:自己的伴侶沒能接電話,或者一時沒能聯系上,就會極度失控,甚至心理崩潰。

    因為他們內心的那個孩子,并不能確信沒能被自己親自看到聽到感知到的對方,是否還真的存在著。
    這將會造就一種怎樣的恐慌。


    結束語
    我相信對于學習心理學的人來說,這篇小文只是在老調重彈。
    但是作為一個父親,我認為常識,是需要被充分傳播的;而重要的事情,需要被反復言說。


    有了孩子以后,我第一次體驗到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感受。看著那些和我孩子一樣本來一清如水的小生靈們遭受不必要的苦楚,是作為一個父親的悲哀。

    從最自私的角度出發,我希望我的兩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著安全感的同齡人環境里。
    而他們的父親,曾為造就這個環境努力過。


    ✦ 注:南希.麥克威廉姆斯是一位出色的臨床心理學家,亦可說是精神分析發展心理學之集大成者。

    幾乎所有美國的心理動力學治療師都在讀她的《人格診斷》和《實踐指導》,這些“權威”的著作。

    她喜歡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經歷,但不喜歡直接給任何人建議,包括她自己的病人、讀者和學生。這篇文章是我和南希的一場督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點這里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社區地圖 | 刪帖幫助 | 手機版

    煙臺論壇-煙臺社區 魯ICP備05034347號 魯公網安備 37060202000105號

    免責聲明:本網頁提供的文字圖片及視頻等信息都由網友產生,本網站僅提供存儲服務,如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国产av激情无码久久| 高清无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影音先锋中文无码一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heyzo专区无码综合|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免费|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s|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 青春草无码精品视频在线观|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国产午夜片无码区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