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640.webp.jpg (124.69 KB, 下載次數(shù): 4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0-10 15:01 上傳
一切筆直都是騙人的,真理都是彎曲的,你只有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標。
作者 | 良大師 01
前段時間,我去某城市培訓,距離不遠,高鐵前往。
客戶派了一位年輕助教接待。
列車剛剛停穩(wěn),便接到電話,助教告訴我,高鐵站有A、B兩個出口,她在A出口等我,因為A出口離我更近一些。
出了站,見了人,寒暄幾句,我便問她:
「我看這趟高鐵下來的人,有從A出的,也有從B出的,你怎么知道我離A更近?」
她說:「您不是把票拍照發(fā)我了嗎?我看您是2號車廂,列車的頭部,所以離您最近的電梯上來就是A出口啊!
我一回想,確實如此,列車中部正好對準車站中央,頭部和尾部分別對應A、B兩個出口。
整個培訓行程,女孩也安排的井井有條,甚至還給我準備了一個便攜式熨斗,因為她知道我入住的酒店沒有燙衣服務,而作為一個講師,登臺亮相時,服裝一定要舒展整潔...
這些都是小事吧,可是我接觸過那么多助教,這個最滿意。
她既沒熱情似火,也沒阿諛奉承,僅僅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整個過程毫無卡頓,讓對方事事順意。
這就是一種能力,看似平淡無奇,實則百里挑一。
就說那女孩,如果擁有不錯的專業(yè)功底,再具有這種能力,假以時日,大概率會混得不錯。
因為她擁有很多優(yōu)秀者的共性:事兒多想一層,活兒多做一步。
02
你身邊有不少優(yōu)秀之人吧?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他們到底比你強在哪兒?
是光鮮亮麗的學歷?是睿智機敏的談吐?還是說干就干的作風?
可能有這些要素,但應該不是全部,據(jù)我觀察,這些人最重要的一個共性就是:
凡事深想一層,干活多做一步。
教授兼作家曲家瑞,寫過她一個學生。
數(shù)學專業(yè),成績優(yōu)秀,準備去國外讀博士,最終被蘇格蘭某大學錄取,并申請到了全額獎學金。
曲家瑞知道這種情況并不多見,問那學生是如何做到的?
于是得到這樣的回答:「我知道很多人申請那學校,而且很多人比我厲害,所以我要做到和他們不一樣才行。」
「于是我做了功課,查了資料,得知那學校是下屆倫敦奧運會組委會成員。所以,我做了一個提案,把英國國家游泳隊員的成績做了一次數(shù)學運算,匹配他們歷來的成績、泳衣材質(zhì)、天氣情況、時間因素...推算出誰在奧運會上可能有更好的成績...」
曲家瑞很驚訝問:「這樣有用嗎?」
那男生說:「只能說有參考作用吧,但是整個推理過程沒有瑕疵,而且我很快通過了獎學金申請,應該和這個有關,也許他們拿我這個提案,修改一下都能當成一個項目,向主委會匯報了...」
曲家瑞說:
「后來那男生畢業(yè)后,進了某國際大投行,一路攀升,春風得意。也許這事能證明一點:你想在眾多精英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比別人深想一層,多走一步,這往往是一個人,最終勝出、成就目標的關鍵!
03
你可能說:別扯了,那學生本來就很優(yōu)秀好不好?如果沒有好底子,再多想,再多做也毛用沒有?
可是,你也要知道,優(yōu)秀的人,同樣面對優(yōu)秀的對手,甚至就數(shù)學功底而言,他不見得比其他人強多少,而他的勝出,僅在于多想一層,多做一步,這才是關鍵決定因素。
所以,你可知道什么叫競爭么?
同一水平線上的較量才叫競爭。
我樓下的沙縣小吃,如果把麥當勞當成競爭對手,老板就是有妄想癥。
和他對決的,是旁邊「杭州小籠包」和「蘭州拉面」,在做好份內(nèi)事之余,他只需要比這些競爭對手多想一層,多做一步,便能籠絡客源,長盛不衰。
因此,無論你身在什么行業(yè),處于什么階段,今天我們所講主題,都可以成為你的至尊法則。
得到專欄大V劉潤,曾講過一個出租車司機的故事。
他早年在微軟,一次出差打車,和司機攀談,才發(fā)現(xiàn)這個司機很不一般。
他不像其他司機在機場、火車站死等,而是通過計價器算出自己的時間成本 ,再來選擇時間、地點、人物,以達到收益最大化。
比如,根據(jù)經(jīng)驗,他推斷出哪幾個大廈多為商旅人士,于是就經(jīng)常「潛伏」附近。
對乘客也會進行篩選,拿著公文包、行李箱的就是目標客戶了,他們多半是去機場。
再比如,在醫(yī)院門口,有兩個人,一個手拿藥瓶,一個人手拿臉盆,選擇哪個呢?
司機的答案是選擇后者,因為前者可能只是附近的人,溜出來買藥。
后者可能是出院的人,距離一般會比較遠。
而且,在住院期間見證了各種生離死別,心境也會豁達很多,不會讓你開到附近的地鐵站,再坐地鐵回去,而是「直奔家門」。所以,這樣長距離的客戶收益才最高。
你看,這司機就是深想一層,多做一步,因此收入也比其他人多三倍。
所以,當你抱怨自己行業(yè)泥沙俱下時,你有沒有想過,這個領域就真沒人做得好?如果有,是不是因為人家只比你多想了一點,多做了一步呢?
我們總是抱怨機遇,可是機遇不就像天平嗎?誰多做一點就偏向誰。
很多人總說,這主意我怎么沒想到?那是因為你總不去想;
又有人說,這個主意我早就想到了?赡銥槭裁床蝗プ?
說到底,就是懶,懶得想,懶得做,懶得去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