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4263
- 經驗
- 點
- 威望
- 點
- 金錢
- 兩
- 魅力
- 點
- 金幣
- 元
- 性別
- 保密
- 在線時間
- 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4-5-12
- 最后登錄
- 1970-1-1
|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早期教育現在是家長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大部分家長都認為早期教育就是為了能讓孩子出類拔萃。正是因為這種比較"功利"的想法,使早期教育出現了很多問題。全國婦聯"中華育嬰工程"專家委員會的部分專家曾對我國的早期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專家們"會診"出了早教四大誤區。
誤區一把嬰兒當成病人
現在的孩子都很"嬌貴",從一出生就是全家的"重點保護對象".調查中發現,有80%以上的家庭認為嬰兒是脆弱的小生命,要像對待病人一樣照顧得無微不至。
嬰兒不是病人,他們從還是胎兒的時候就有了各種能力,他們一出生則有72種潛能,他們有著驚人的適應能力。孩子的抵抗力也不像家長們想像的那么差,他們展示自己能力的欲望非常強。嬰兒對環境的要求不是單一的,除了照顧以外,他們需要運動、交流,甚至是"冒險",以挖掘自己身體里的潛能。如果只是把他們當成病人一樣地照顧,他們的潛能就一個一個地消失了。
誤區二把教育當成備考
專家調查顯示: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與學習相提并論。家長們認為,學習的成績就是教育的效果。于是,孩子們在一歲以內開始認字,三歲以內開始學外語,3到6歲的孩子85%以上參加各種培訓班,而不論上什么班兒,目的就是"拿成績".
教育和學習不是一回事,教育是能力的培養,不是成績的取得。教育包括的內容很多,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緒、合作的精神、思維的方式、動手的能力、語言的表達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績來衡量的。教育是要讓兒童養成良好習慣,而不是逼迫孩子掌握一項專門技能。
mp26878887_1439288329310_2.jpeg (134.89 K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12 10:36 上傳
誤區三把目標定得太高
專家在調查中發現,在家長們的心中,都給孩子設計了美好的未來:希望孩子是清華大學的學生;希望孩子成為奧運冠軍;希望孩子成為中國的肖邦……因此,家長們深信: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否則就再也不會有"大出息"了。
人生的起跑線不止是一條,人生隨時都有不同的起跑點,孩子要準備好每一段路程所需要的本領,去完成一個近期的目標。這個目標看得到,跳一跳就可以摸到,而不是那個根本就不能理解也看不見的目標。
誤區四總盼孩子是"神童"
調查中發現,希望孩子"正常發展"的家長只有三成,大多數家長希望孩子是"超常"的,最好是位神童。其實,超常和低智力的兒童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少,90%以上的兒童都是正常孩子,如果家長非要給正常的孩子定一個超常的標準,那結果只能等于拔苗助長。
早期教育的誤區其實還不止這四個,只是這四個誤區比較普遍。對于家長們來說,孩子的教育最重要,所謂"關心則亂",出現一些問題也是正常的。關鍵是一定要及時地改變自己失誤的地方。當然,也要全社會創造好的教育環境,減少外界給孩子的壓力,因為身心健康是孩子成才的先決條件。(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