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12131
- 經驗
- 點
- 威望
- 點
- 金錢
- 兩
- 魅力
- 點
- 金幣
- 元
- 性別
- 保密
- 在線時間
- 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3-3-28
- 最后登錄
- 1970-1-1
|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年輕的媽媽們聚在一起,討論的她們家學齡前小朋友不肯學數學的問題。一位媽媽說她家的小女孩一做數學就哭;另一位媽媽說她家的小朋友算數只會數手指。真的是這些小朋友都不是學數學的材料嗎?還是說小朋友都討厭數學呢?看著隔壁家的孩子5歲能算3位數加減法好羨慕啊!難道說只會掰手指的小朋友就特別笨,能做加減法就特聰明嗎?怎樣能讓小朋友不再抗拒數學呢?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
學齡前兒童的數學是怎樣的?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么是學齡前兒童的數學都有些什么內容。學齡前而且的數學包括了對數字的認知,圖形和立體圖形,各種計量的感知,相對位置和方位,以及各種初級的數學用語(包括數字和圖形的名稱等)。并不局限于數字和算數,更重要的是數學在生活中的各種應用。學齡前兒童的數學都在為他們以后讀小學后接觸到的知識做準備。
教小朋友學數學的目的
接下來,要明白學齡前小朋友學數學的目的。家長在誘導,教導,甚至逼迫小孩子做數學的時候需要先思考這個問題:這件事的意義是什么?對于一個5歲的小朋友來說,逼迫他死記硬背來算20以內的加減法真的有意義嗎?教學齡前小朋友做數學的目的難道是為了把他/她培養成一個人形計算器嗎?還是說是為了鍛煉他們的思維,讓他們更好地迎接未來的學習?
小朋友的大腦和思維的發展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來說,學齡前兒童的思維處于啟蒙狀態,并不能有效地按成人的邏輯來思考。舉個例子,學齡前兒童更會把蘋果和刀子分在同一類,而不是蘋果跟雪梨分在同一類,因為吃蘋果會需要用到刀子;他們會比成年人留意到更多細節,對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可能會有跟成年人不一樣的看法。因此,如果你家里的小朋友不能明白為什么13+15=28,這并不是他笨,而是以他目前的思維,并不能明白這樣抽象的運算。
但是,這并不說明學齡前小朋友不會算數,而是,在他們做算術的時候,他們會需要看得見摸得著的道具來輔助他們思考。比如,比起單純地算7+2=?的時候,給出具體的事物,可以是蘋果,棉棒,或者更簡單的,數手指就是一個很有效很方便的方法。
怎么讓小朋友更好地學數學
1. 讓數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給小朋友一個明確的時間和地點坐下來學習,比如每天晚飯前30分鐘,這30分鐘內的數學時間,可以讓小朋友寫寫數字,練習一下計算,畫畫圖形,并且最好能養成一個習慣。
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讓小朋友體會到數學的存在。比如在對話的時候,讓小朋友輸出明確的數字或者圖形,引導小朋友多數數,比如小朋友說“我想吃餅干”,家長可以繼續詢問“你想吃2塊餅干?”;或者在對話中引入各種數學概念,比如在給小朋友餅干的時候可以詢問“2塊餅干,加上2塊餅干,一共是多少塊餅干呢?”;又可以跟小朋友玩一些跟數學有關的游戲,比如大富翁,收銀柜臺,七巧板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朋友一旦感興趣了,就不會再抗拒數學了。
2. 適當獎勵鼓勵前行
當小朋友完成一項任務的時候,給予小小的獎勵能鼓勵他們的努力。但是獎勵要適度,過度的獎勵會把小朋友的注意力轉移到獎品上而不是學習或者任務本身。盡量采取Delayed Gratification,也就是延遲獎勵。并不是沒寫完一道題就能獲得一顆巧克力,而是每一個小進步累積下來,按時間或者按進度地給予獎勵,比如,每五次在數學quiz上獲得好成績就可以得到一次額外的游戲時間。
另一方面,懲罰和批評也要適度。過分的懲罰和尖銳的批評會降低小朋友的興趣和自信。正如前面提到的,小朋友的思維跟成年人是不一樣的,并不是他們想得就是錯了,很多時候只是他們沒有像成年人一樣的思考能力,(舉個例子,直到六年級,我也不能理解為什么一公斤鐵和一公斤棉花一樣重,然而當時我是全班上成績最好的)。還有,不要把小朋友跟其他小朋友來比較,每個小朋友的發育情況都不一樣,并沒有比較的意義。
3. 教育不能太超前
正如上文所說,教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是跟小朋友的個人發育相關的。學齡前的小朋友能完成一些簡單而且具體的運算,他能想象到3根手指加上2根手指一共是5根手指,但是他可能不能想象得到300根手指加上200根手指一個有500根手指,畢竟他沒見過那么多的手指;你可以把自己的手借給他來完成具體的20以內加減法,但是逼迫他通過題海戰術來完成100以內的加減法實在有點強人所難。其次,并不是說背誦口訣沒有意義,記憶力作為智力開發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小朋友的思維更活躍,只是不要讓背誦和習題奪取了學數學的樂趣。(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