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10137
- 經驗
- 點
- 威望
- 點
- 金錢
- 兩
- 魅力
- 點
- 金幣
- 元
- 性別
- 保密
- 在線時間
- 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5-3-20
- 最后登錄
- 1970-1-1
|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是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的轉折點。立春過后氣溫會逐漸上升,陽氣步步升發,此時要注意順應天時,要樂觀開朗,以養肝為主。那么,立春后該如何養生?今日采訪了神農中醫館名醫館館長曹可仁教授。
養心調神,神農香囊防春困
曹教授介紹,立春養生,首先要做到“養心調神”,是指精神專一,摒除雜念及神用太過。同時,少思少慮,不過分勞耗心神,即《類經》中所指出的:“少思慮以養其神”;此外,常樂觀,和喜怒,無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動,專一而不雜,可安神定氣,即《黃帝內經》所謂:“以恬愉為務”。進入春季,隨著氣溫的升高,皮膚毛孔舒展,血液供應增多,供應大腦的氧氣相應減少。在這種情況下,會使人出現無精打采即春困的現象。此時,不妨買一只香囊,佩掛胸前,縷縷幽雅的芳香相伴,可使你神清氣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香囊起源于中醫的“衣冠療法”,即將特殊的中藥裝入帽子或衣服內,用于防病治病。
神農中醫館有各大名醫集結秘制香囊,春季防流感、增強免疫力、增強人體精氣神。
春天養生重點養肝
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中醫認為肝主情致,因此在立春養生方面主要是護肝,調節心情為主,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故春天的養生要注意對肝臟的保養,不要過分勞累,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素有肝病及高血壓病的患者,也應在春季到來之時,按醫囑服用養肝、降壓類藥物。春季肝旺脾弱,消化功能受到影響,如果精神抑郁,就會出現胸肋脹滿、腹脹腹痛、大便泄瀉等,因此需要靜心養氣健脾。
中醫認為,春季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如果肝氣升發太過,就會出現面紅目赤、煩躁不安、四肢抽動等癥;如果肝氣郁而不能升發,就會出現肋痛、呃逆、腹痛、便泄、積聚等癥。這對心臟病、高血壓病、腦血管硬化等癥的患者極為不利。調養肝臟,首先應調神。因為肝氣升發太過與肝氣郁結都與人的情緒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人因精神煥發,過勞不加節制,就必然使肝氣升發過甚;人因陰雨連綿,心情不快,就使肝氣郁而不升發,由此而導致心臟病、高血壓病患者病情加重,或引發此類舊病。因此,調養肝臟之法就是靜心養性,求得性平氣和,使肝氣之升發符合規律,有益而無害。
春季 飲食宜“少酸多甘”
春季飲食應以養陽為主,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就是說,春季應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溫微辛食物,以養肝健脾和胃,抗御外邪對人體侵襲。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的攝取,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谷豆類的黑米、豆豉、大豆及其制品;禽魚類的鴿子、鵪鶉、鯽魚、泥鰍;蔬菜類的芥菜、菠菜、油菜、胡蘿卜、春筍;果品類的栗子、紅棗、枸杞、菠蘿、甘蔗、橄欖等。將這些食品加以科學搭配食用,就能從中攝取豐富的營養,尤其是蔬果中的多種維生素可充分滿足肝臟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忌大辛大熱及海腥類的食物,不吃過膩過酸及煎炸食品,如辣椒、羊肉、海蝦、肥肉、烏梅等,以免“火”上澆油。此外,肝陽過盛體弱者,在春季容易引發“肝火”,患上熱感冒、熱咳嗽、熱哮喘,要防患于未然,就得盡量避開突熱暴暖熱風侵襲。若已感染成疾,熱感冒初起,應戒煙禁酒薄厚味,以杜絕生痰之源。
最后,中醫認為,閑散和緩地步行,是順應春季氣候變化特點的有效保健方式之一,散步宜緩不宜急,緩步而行,全身放松,手臂自然擺動,手腳合拍,呼吸和諧,心怡神悅。散步不拘形式,宜以個人體力而定速度快慢,時間之長短,隨其自然,不宜強為。應以勞而不倦,見微汗為度。
立春食療方推薦
(1)桑葚粥:桑葚30克(鮮品60克),糯米60克,冰糖適量。將桑葚洗干凈,與糯米同煮,待煮熟后加入冰糖。桑葚粥可以滋補肝陰,養血明目。適合于肝腎虧虛引起的頭暈眼花、失眠多夢、耳鳴腰酸、須發早白等癥。
(2)梅花粥:取白梅花5克,粳米80克。將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白梅花,煮沸2~3分鐘,每餐吃一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