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中國山水畫自東晉濫觴起,是以青綠為主色,因為那是大自然的本色,也是古代人民理想中自然應有的色彩。青綠山水自唐代達到鼎盛時開始成熟,至宋代又出現了第二次高峰后開始衰落,原因在于后期水墨畫的崛起。水墨畫山水是伴隨文人風潮而誕生,起源于盛唐時期,從五代兩宋一躍取代青綠山色成主流,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中國文化的特殊性。特別是儒、釋、易、禪、道哲學對宇宙、自然、人生、藝術多方面領域的獨特見解,也是與中國古代畫家以文人士大夫為主體有關。古代的文人們掌握了中國哲學,發明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墨分五彩代替顏料的繪畫,并發展成文人畫,并使這門藝術發展為修身養性的工具,因而得以普及發展,一至到今天。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古代的青綠山水冷落原因是多方面的,和畫水墨畫相比,畫青綠山水太艱苦,其中顏料自古就是一大難題,需找礦石自行加工。相比水墨畫,以寫為上,隨時都可信手揮寫,還可潑灑自由。青綠山水只有工筆,沒有寫意,是以院體畫標準衡量,它要涉及勾染、構圖、造型、設色等技術性很強的專業,難度極大,如以士大夫的標準來要求,需要在技法精妙中還需有高雅的書卷氣,這一標準更難。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自從有了水墨畫后,青綠山水遭冷落一個關鍵原因是青綠山水的著色顏料質量要求極嚴,古代的畫家們要自己到處找礦石研制,其繁難程度讓人望而卻步。古老的正宗中國畫顏料大都是用有色的礦石研磨而成。由于研制粗細不同和所選的石質不同,顏料可有不同深淺和差別的色相。石質顏料色相沉厚,色調穩定幾千年不變。古代的金碧山水,古時是用真金打成箔,然后搗細為泥金成為顏料,永久金光閃閃。而有人用假泥金是以銅粉代替的,過不多久就變黑,發暗。而古代的礦石顏料如石青、石綠、赫石、朱砂、石黃、土黃等色,在今天被普天下的工業化勾兌的化學色代替。而化學色顏料較礦石色更鮮艷,與礦石色相比,礦石色好比是鮮花,化學色是塑料花。關鍵一點是化學色作畫沒有傳承流通價值,僅五十年就自行褪色、變色、掉色的揮發掉了。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眾多收藏畫者都是藏盲、畫盲,他們一不懂宣紙,二不懂顏料,僅用耳朵判斷這個主席,那個理事來收藏畫,而對畫本身的藝術造詣不關心,是圍著職位頭銜來收藏,豈不是天大的笑話?正因為畫盲、藏盲普遍,時至今日的畫家,用礦物石色作畫的幾乎少的可憐,全是用書畫紙化學色作畫,這就造成了今天的畫壇是歷史上畫家最多的時代,但同時又是歷史上畫家最少的時代。因為他們創作的畫用的是假紙、假顏料,注定不會傳承流通下去,這一時期會在歷史上是個斷層過程。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水墨畫自唐代經王維等一批高逸之士創造發明起后,極易在文人中流行,但水墨畫也僅非純水墨,是配備色彩互用,這一傳統一至影響到今天的中國畫家。但這一水墨文人畫成就高低是與文化底蘊融合在一起的,如果沒有豐厚的國畫基礎支持,便會流于粗劣淺薄。而今天的中國畫家最薄弱的恰好就是沒有文化底蘊,所以在今天粗劣淺薄的中國畫家泛濫成災。在民國之前的文人水墨畫,被賦予傳統中國畫的象征意義,然而被今天普遍使用的假紙、假顏料來偷工減料粗制濫造以及嚴重以素描造型西化來涂脂抹粉。以至于和中國畫的水墨精神背道而馳越走越遠,也和以復興傳統文化為己任的新時代不相符。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為此,我在想,能否用傳統水墨畫的骨法用筆及勾皴點染方法,融合青綠山色中的技法與色彩,創新出一個風格鮮明、豐富多彩,對傳統畫法作個創新發明,這是我從五十歲后的一個思路,并畫了大批山水畫進行著有益嘗試。在這里我是結合傳統的文人畫特點,融入青綠山水畫中的色彩,以此來把墨與青綠色彩相襯,表現出祖國的青山綠水。我想,以這樣一種飽滿真誠的熱情謳歌我心中的祖國河川,無論巨障還是尺幅,所畫均為高山大壑、名川勝景,都是充滿生機,雄偉壯闊,這也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所需要和應大力提倡的!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今天畫壇上急功近利、好逸惡勞、浮躁不定的時代病,嚴重阻礙著正直有作為的畫家去在前賢基礎上勇于探索,在寂寞環境中修煉畫道。而在素描改造中國畫風潮影響下那種崇拜東西洋、鄙薄民族文化的另一類時代病,更影響著傳統文人畫這樣的國粹在年輕人中傳薪接力!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