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有困惑與迷惘。這一代年輕人面臨著中國千萬年沒有之大變局。他們生活在一個日益全球化、世俗化、網絡化、個人化的時代。
因為國際化,他們必須面對國際的競爭,同時保持中國人的文化特性和尊嚴;因為世俗化,他們發現概念、理想、情懷不足以解決現實的問題;因為網絡化,他們學到的知識和技巧,已經很難適應時代的要求;因為個人化,傳統的社會網絡和支持已然無效。如何在一個大變化的時代找到自己生活的位置,是當代年輕人必須回答的現實問題。
因此,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如果不能與年輕人的生活聯系在一起,如果沒有科學心理學的參與,很容易陷入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甚至虛無主義的陷阱。 比如說,人生意義的三大問題——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很多時候就被簡單化成一個問題:“我們到哪里去”?談的更多是我們的目標,追求,和貢獻。
還有的時候,我們很忙,很急,不得不去做很多平凡,單調,而且重復的事情,很容易讓我們忽略人生意義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讓我們自己活出燦爛多姿的生命體驗出來。
發現自己人生的意義是一個很重要的生活使命。美國科羅拉多州州立大學心理學家麥克斯泰格總結了積極心理學有關生命意義的研究發現: 一個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生命意義的人,對生活更滿意,更有成就,更能投入到工作,更少負面情緒,更少焦躁、工作狂、自殺企圖等負性的生活體驗,總體的幸福感也更高些。
國際積極心理學會主席芭芭拉·費里德里克森的研究甚至發現,追求生活的意義可能比追求幸福更容易讓我們幸福。
如何讓我們的年輕人在此時此刻找到人生的意義呢?我個人覺得,一個很重要同時又很簡單的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經常想一想,我們在哪些時候、哪些地方,做哪些事情,會讓我們產生旺盛的生命力的感覺,有什么值得我們感動,有什么事情值得我們留戀,什么事情讓我們喜悅,什么事情讓我們安定,什么事情讓我們感興趣,什么事情給我們希望,什么事情讓我們敬仰,什么事情讓我們熱愛。
凡是讓我們能夠體驗到人世間最美好的積極心理體驗的事情,都會讓我們意識到生活的意義。因為,感情就是人生的意義之一。
除了積極的情緒體驗之外,著名華裔心理學家王載寶還提出來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成就、社會的接納和尊嚴、精神和文化生活、親情和友情、宗教體驗、社會服務和貢獻,以及幸福的體驗(如福流)中發現意義。
因此,研究和發現人生的意義,不能停留在認知的解讀和回答上,也不能停留在奮斗的目標和價值觀上,它一定要和我們的感受、感覺和感情聯系起來。當我們對人生意義的認知解釋、價值目標和感情體驗三者完美統一起來之后,我們才真正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因此,尋找和發現人生的意義不是一種抽象概念,不是宗教或者政治的宣傳,它是我們的生活,是一個困惑、艱難,而后快樂、幸福的心路歷程。當我們快樂的時候,我們的心理能量更充沛,思維更開放,生活的態度更積極,因此也更容易發現生命的意義。
彭凱平(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6年11月29日 02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