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特朗普移民變局 特朗普上臺后美國移民變局比較大,現在法律上有很多訴訟和角力。反對非常厲害的人認為他違反了美國的開放精神和多元文化價值,近百家公司和17所美國名校通過訴訟反對特朗普的這一政策。蘋果公司CEO庫克說,蘋果堅信移民對我們公司和美國的未來非常重要,沒有移民就沒有蘋果。(喬布斯的父親也是敘利亞人)
移民是美國創新非常重要的力量。在創新專利數量方面,移民占了1/3,移民創建了美國1/4的高科技公司,市值前50上市公司中近半是移民創建或共同創建的,硅谷超1/3的人出生在國外,1/3的初創企業是由印度裔美國人創造。
美國公眾對特朗普限制移民的政令是什么樣的態度?路透/益普索民調顯示,49%支持,41%反對;蓋洛普民調顯示,42%支持,55%反對,這兩個民調顯示基本平分秋色。但如果間接地而不是直接地問民眾,特朗普的支持比例則更高。這說明更多人可能私下認同特朗普限制移民。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是他當選的重要原因。直接的因素是,全球化下美國貧富差距加大,中產階級尤其是藍領階級經濟地位弱化,受到外面沖擊后容易把怨氣發到移民身上。另外,恐怖主義襲擊和對“政治正確”的焦慮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美國從民族熔爐變成了民族拼盤 實際上,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美國發生了深刻的改變,從民族熔爐變成了民族拼盤。美國過去主要是針對歐裔,和加拿大不一樣,加拿大是兩種語言,并沒有完全融合,而美國官方是一種語言,使得這個民族融合在一起了。但過去幾十年,這件事情被改變了,現在拉丁裔、非洲裔和亞裔在種族、文化和宗教上都不太一樣,很難完全融合。
亨廷頓寫過一段話,拉丁移民的持續流入有將美國分割為兩個民族、兩種文化和兩種語言的危險。與之前的移民不同,拉丁裔沒有融入美國主流文化,而是在從洛杉磯到邁阿密形成他們自己的政治和文化飛地,并拒絕促成美國夢的盎格魯新教價值觀。美國忽視了這個挑戰,將置自身于險境,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美國非拉丁裔的白人比例1950年是87.5%,1990年是75.6%,2015年是61.7%,2030年將是55.5%,2060年將是43.6%,最終成為少數。2014年美國公立學校入學學生中非拉丁裔已經是少數了,這個影響會非常大。從多國經驗來看,當主流民族從85%降到60%,這個變化沒有什么心理沖擊,但從60%降到40%時會有巨大的心理沖擊,因為不再是主流了。蘇聯解體時,蘇聯全境的俄羅斯人占比51.4%,其他任一加盟共和國俄羅斯人都不到一半。還有南斯拉夫分裂、斯洛文尼亞獨立、克羅地亞獨立、波斯尼亞獨立、科索沃獨立和黑山分裂出去等都是深刻的總人口變局的結果。
現在美國正在鬧加州獨立的事情,美國憲法沒有這個路徑。但加州獨立運動得到了32%加州居民的支持,比2014年高12個百分點。這背后也有深刻的族裔構成的因素。2015年,加州的拉丁裔人口達到38.8%,這是除夏威夷之外美國唯一一個拉丁裔人超過非拉丁裔白人的州。
這次美國選舉實際上是非常明顯的種族分割的選舉。全體投票者大概是一半對一半,但支持特朗普的拉丁裔是少數,選民無論是非洲裔、亞裔還是其他族裔,都是一邊倒的投希拉里。白人更多是投特朗普的,大學學歷和年輕的白人也是支持特朗普的比例更高,基本上是白人對非白人的選舉。
特朗普對留學生的態度可能會收緊 2000財年至2009財年,美國H1B工作簽證獲得者46.9%來自印度,8.9%來自中國。最近有傳聞說美國可能收緊H-1B的工作簽證。未來到底會怎樣?特朗普2015年一次訪談中,提到美國名校,希望美國把這些人才留下來。但特朗普的首席智囊班農說硅谷的CEO的四分之三來自于亞洲。有人說這個數據不對,實際上只有三分之一,但他說數據錯了,并提了一點,說美國不僅是一個經濟地域,還是一個國民社會。這句話非常隱晦,意思是說美國應該是美國人的,不是亞洲的。班農覺得亞洲移民太多了,應該是白人或者至少是傳統基督教的美國,而不是一個拼盤。我覺得特朗普未來還是能夠接受亞洲的優秀學生,但是預計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留學留下來的機會會更少,這對中國可能是一個機會。
2015年全球大概有2.437億的移民存量。輸入國最大的是美國,有4663萬,德國1200萬,俄羅斯1164萬(很大程度是因為蘇聯解體),沙特1019萬;輸出國最大的是印度,有1558萬,墨西哥1234萬,俄羅斯1058萬,中國955萬。從全球視角看移民是有好處的,因為它互通有無,促進思想交流,帶來人力資源的全球配置。對輸出國來說可能是一個損失,因為使人力、財富、凝聚力和認同感弱化,但它也可以引進技術、商機和理念。對輸入國來說有利于節省培養成本、轉入財富和增強經濟活力,現在老齡化國家也需要移民,但也可能帶來認同感沖突,尤其是經濟困難的時候,移民的負面影響將會被放大。除非政策被濫用,資源占用和搶占職位這兩點是不成立的,但是一般老百姓很容易這樣認為。
移民之后能不能融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取決于幾個因素,一是族裔的相似性,白人移民到美國容易融入,如果中亞裔,五代十代后還是會覺得你是中國人。二是移民群體的規模,如果形成規模不太容易融入,總和相同的人打交道。三是輸入國的包容性,東南亞非常清楚,比如越南華裔不容易融入。但泰國非常包容,泰國的華人就變成了泰國人,基本沒有任何沖突。四是文化強勢地位,如果是移民到一個文化非常強勢的地方,可能就很難融入,但中國人如果去緬甸等地,會覺得這里就像中國,所以影響融入的有各種各樣的因素。
歷史上中國的人口遷徙 遷徙是常態,在一個地方不動并不是常態。從中國現在的疆域來說,華夏文明原來是在華夏流域,后來慢慢擴張融入。這個過程中,人口是永遠的,邊界只是暫時的。我們現在這個主權國家就是最近幾百年形成的。
海外華人在東南亞非常成功,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里有一個問題,首先是所有的國家中華人生育率最低,這會不斷的式微,同時會不斷的融入當地的社會,如果和母國沒有更多血脈和正式的聯系慢慢就會變,比如華裔在印尼時間長了就是印尼人。移民到發達國家對中國文化的認同一般只能持續兩代,在其他國家最多四五代,時間長了,除非有持續的移民,否則就融合掉了。
目前,海外華人有6000萬,其中955萬人是中國出生移民到國外的,主要在東亞和新大陸。可以分為幾類,留學生部分成為了海歸,促進了中國的發展,但也是中國人力資源的損失。也有海外經商的,“一帶一路”之后會有更多人出去,這會加強中國與世界的經貿聯系。還有一類是技術和投資移民,主要是在發達國家。不少人工作在國內,家人在海外,大部分不會回來。這些擴大了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加強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但也是中國財富和人力資源的損失,而且對中國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有負面影響。但中國的移民非常少,955萬算起來也不到中國人口的1%,在全球232個國家和地區中居倒數第10位。人口超千萬的國家中,低于中國的僅有日本、朝鮮、坦桑尼亞、尼日利亞和馬達加斯加。
雖然移民不多,但富裕階層大量移民對民眾有很大的心理沖擊。胡潤調查,中國千萬凈資產富人55%考慮移民,今后更多人有能力移民。
根據聯合國數據,現在在中國的海外人士大概有98萬,占遷出中國移民人數的1/10,占中國人口比例不到0.1%,在全球232個國家和地區中倒數第一,比朝鮮還低。可以說,中國根本沒有多少外國人,而且港澳臺地區占了40%,其中的海外人士中大部分還是持外籍護照的華人。
雖然這么少的人,但公眾對移民問題極其敏感。中國加入國際移民組織也是很好的事情,但也有不少反對聲。這是因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個觀點還是非常強烈的。還有就是視人為負擔,自己的大城市都不讓人進,還讓外人進來,這在心理上很難接受。中國推動移民政策時,一定要考慮到普通老百姓和公眾的想法,否則容易受到很大阻力。
中國是否應該有限度的接收移民? 移民的意義首先是健康。經濟體的健康就是人、財、物的流動。從數據看,中國的物和財在大量的流動,而人的流動是非常少的。其次,對科技經濟來說,移民有助于一個國家享受全球的規模效應,對于中國是享受全球75億人中最優秀的人才,比13億人要強。再次是文化多元的優勢,如果有10個人想得完全不一樣,和100個人想得是一樣的相比,它的創造力要大很多。所以,統一思想是非常糟糕的事,最好是每個人都想得不一樣,美國的這種優勢就非常明顯。
中國接收移民也有自身的條件。一是中國有人口眾多這個非常大的優勢,即使把海外的人口增加十倍也沒有問題,民間的擔心有些過度。另外,中國人在非洲有100萬,而非洲人在中國不到10萬。所以,根本不用擔心放開移民,一定要對民間把移民解釋清楚。二是職業發展優勢,中國市場規模巨大,經濟發展非?。三是有很多公司職位的薪資已與發達國家可比。四是生活水平也接近發達國家。五是中國的低生育率會短期內造成局部和暫時性的勞動力短缺。
另外,特朗普或成為中國機會,雖然和美國相比,中國的開放水平依然是天壤之別,但至少美國在收緊,中國在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