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人是被習慣所塑造的,優異的結果來自于良好的習慣,而非一時的行動。——亞里士多德
u=268062288,819423992&fm=21&gp=0.jpg (57.84 KB, 下載次數: 1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6-9 13:09 上傳
文:喬木
有人說21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事實真是這樣嗎,為什么我堅持了21天還沒有養成?每當養成一個新習慣時,沒過幾天就質疑起這個習慣的意義來:“每天這樣做,真的會對我有好處嗎?我看不到它的效果。”其實這種質疑是每個人在養成新習慣時都會遇到的。
前兩天看了一本書,是古川武士寫的《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書中有不少有啟發性的小知識,和操作性強的技巧,幫助你更順利地培養新的習慣。
三分鐘熱度,人人都會有 為什么我們很難養成一個習慣,無法把自己想持續做的事情轉化為習慣呢?因為人類具有“對抗新變化、維持現狀的傾向”的特點。環境變化時,生物會將生理狀態維持在某一固定狀態,這一狀態稱為“體內平衡”。我們用這種方式適應外在的變化,保護自己的身體,從而生存下去。
不管是身體或是心理狀態,如果不能維持在固定狀態的話,就會被各種變化影響。對于人類而言,保持在固定的狀態會感覺比較舒適,變化則會被視為一種威脅。“習慣”也是如此,培養新習慣就是一種變化,讓身體感到受到了威脅,因此會導致三分鐘熱度,難以堅持。這種現象被古川武士稱為“習慣引力”,“習慣引力”會本能地抵抗新變化、維持現狀。因此,想要將某項行動轉變為習慣的話,只要持續新習慣,直到大腦認為這個習慣“和往常一樣”就好了。
培養一個習慣,不止21天 多長時間可以讓大腦適應新習慣,這要看你準備培養什么樣的習慣。 習慣可以分為三種。
①行為習慣,每天都有規律地做一件事,比如讀書、記賬等。這類習慣的養成,大概需要一個月時間。 ②身體習慣,這是與身體節奏相關的習慣,比如健身、游泳、減肥等。這樣習慣的養成需要三個月。 ③思考習慣,這是與思維能力相關的習慣,比如培養邏輯思維的能力,創意能力等,這種習慣會影響人的一生,培養的時間長短也會因人而異,一般來講需要六個月左右的時間。
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如何培養行為習慣,即培養日常生活中有規律的行為。
堅持到不能堅持的時候,對癥下藥 在書中,古川武士將行為習慣的養成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反抗期(第一周),在這個階段中42%的人會放棄。這一段是對抗“習慣引力”最艱難的時期,三分鐘熱度、缺乏動力等會導致人很快放棄。有幾個技巧可以幫助你克服來自內心的惰性和阻力。
一次只培養一個習慣,將習慣明確化和簡單化。比如“提前20分鐘起床”“在公交車上聽15分鐘英語”等,這些就比“早點起床”“抽空學英語”的效果要好。在反抗期中“簡單記錄”是個不錯的方法。
簡單記錄就是將自己每天培養習慣的過程和效果記錄下來。比如你決定節食健身減肥,不妨將每天的飲食內容、健身項目和時間、體重等寫下來。這樣可以更直觀地看出自己每天的變化和為了減肥付出的努力。再比如學英語,除了每天都堅持聽英語,更應該記下來當天聽的內容和時長。這些記錄能夠幫我們產生自信、提高動力。
第二個階段為不穩定期(第二、三周),在這個階段會有40%的人失敗。失敗的原因是突發情況、朋友聚餐、單位加班等會導致計劃中斷,繼而放棄。晚上回到家里想起沒完成的計劃,多半產生“好麻煩”“明天再說”之類的感覺,破壞新習慣的養成。
應對種種突發情況,可以設定“例外規則”。“例外規則”是對不規律發生的事情預先制定應對方法的彈性方案。事先制定了彈性計劃,突發情況就能靈活應對。比如沒時間寫日記,就簡單地寫一兩句話;晚上沒空讀書,讀一頁也可以……習慣的培養重在持續,少也比中斷強。設置例外規則可以有彈性地執行計劃,減少壓力。
第三個階段,也就是養成習慣的最后一個階段為倦怠期(第四、五周),這個階段約18%的人放棄。這時,人會因為感覺不到培養習慣的意義、感覺不到進步而空虛。“好像是做無用功”。其實這些想法是來自“習慣引力”的最后抵抗。這時,你的大腦已經開始要適應新習慣了,習慣引力為了維持現狀而設法抵制你所做的一切,做出最后的反抗。
為了應對倦怠期,你可以在培養習慣中加點“新花樣”。比如寫日記,可以用不同的筆,還可以買貼紙和膠帶裝飾日記本,提高寫日記的興趣。比如跑步,不妨經常改變跑步路線,增加新鮮感。添加些小變化,人對每天的活動就充滿期待、產生動力。
三個階段過后,人就可以培養一個新的習慣了,是不是很簡單?不妨試試?
我為什么要培養習慣 你全部行為的95%,都是由你的習慣決定的。——古川武士
習慣就是腦中設定的程序,就是把重復的行動變為無意識的行動。比如刷牙洗臉,你從不用過腦子去想,就自然而然地做完了。人的意識分為表意識和無意識,對于大腦,并沒有所謂好習慣與壞習慣的區別,但好習慣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好處。一個是節省了大腦中寶貴的“有意識”資源,即精力。
就像刷牙從來不會浪費我們的精力,好習慣也是如此。另一個是習慣本身可以帶給你諸多好處,比如在工作學習上進步、促進人際關系、強健體魄、對社會有貢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