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櫛風沐雨 于 2015-12-19 22:37 編輯
QQ截圖20151219222849.jpg (139.73 KB, 下載次數: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9 22:30 上傳
文:謝可慧 許多年前,一個著名主持人在綜藝節目上說到自己與母親:每次回家,母親都會讓我帶許多東西走,而我總是用不耐煩的語氣對她說,不要不要。我的態度很差,到了機場,我就開始后悔。可是下一次,依舊如此,循環往復。說到這里的時候,他的眼眶就紅了,許多人也沉默了。母親,于許多人,便是扮演了那個溫暖、安全卻肆無忌憚、默默付出的港灣。
我想起這一幕,是因為前段時間遇見的一對母女,我不敢說這會不會是終身難忘的一件事,但至少如今,我每次看到父母,無論發生天大的事,都會節制自己的情感,哪怕心煩氣躁,哪怕無可奈何。
那是城市八九點的公交車上,每個人都自顧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休息。
我的身后是一對母女,母親的話很多,有一事沒一事地說著家里的瑣事,唱著獨角戲的她說得很高興,我猜一定是很久沒有見到女兒了,抑或是很久沒有單獨與女兒在一起,便格外珍惜這樣的機會。
期間女兒接了一些電話,聲音竭力抑制著,保持著心平氣和,卻與人在爭論些什么,聽上去像是白天工作中的不愉快。女兒掛了電話,母親又開始繼續講。母親的話顯然并沒有停下的意思,平緩而迫切地說,翻來覆去地說,并竭盡全力地想在短暫的彼此相處的空間里說完想說的話。而女兒的焦躁其實一直都在。在二十多分鐘的車程里,除了聽到女兒接了幾個電話,我沒有聽到她有任何對談,坐在她的前座,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她的“嘖嘖”中的不耐煩。
終于……
女兒終于說話了,她的聲音很響亮,不出意料:你這些事跟我講了無數次了好不好!每次都是那么幾件事,煩死了!所有的人都把頭轉向了身后,而公交車也使勁地震了一下。
女兒拎起包,匆匆來到了等候區,她沒有回頭,在下一站獨自一人跑下了車。女兒應該與我一般大的年紀,神情有點疲憊,她下車的時候,皺著眉,怒氣沖沖地走出車門。我沒有看到母親跟著,那一刻,她們早已在那一聲責備中各自劃清了界限。
這之后,我至始至終都不敢回頭去看看這個母親的正臉,可我坐在她的前面,可以明顯感到,她的呼吸有點急促,伴隨著些許的擤鼻子的聲音。這個老人可能在哭,我不知道素日這對母女的關系如何,但此刻,她儼然就像是一個被人丟棄在路邊的孩子,找得到回家的路,卻可能早已黑燈瞎火不知東西。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場景,也不是我第一次感覺到一種手足無措和深深刺痛的感覺。我的手足無措,來自于面對這個母親,我不知道是該去安慰她還是假裝不聲不響。她顯然是需要安慰的,沒有一種眼淚比老淚縱橫更讓人難過,可是我又該怎么安慰,每一個父母眼中的女兒都是容不得別人用任何話語冒犯的,而你知曉了她們的秘密,也未必正合時宜。至于那種深深刺痛,是因為女兒對于母親,早已在成長的路上凌駕在了母親身上,她的情緒可以隨意宣泄在她的母親身上,哪怕這些情緒的來源或許并不來自于她。
我想起一句話,我們總是喜歡把最壞的情緒留給最愛我們也最親近的人。
父母,我不想說父母于我們究竟有多偉大之類的話,我也不肯定天下每一個父母都是稱職的。但大多數人的父母都是拼盡一切讓你擁有他們所認為的最好的世界。
為人子女的時候,是不懂“父母只有你”的這樣一種依賴,是不懂得當父母的無私與默默付出,就像龍應臺的一篇文章中曾表達的:即使你平庸,父母也未必失望。而只有年歲增長之后,才知曉,那些我們以為她們所有對我們的成長的不尊重的做法,是因為她們過度放大了她們理解中的社會的不堪,所以拼命希望我們成為足夠強大的人,成為他們所認為的強大的人,來抵御這個世界或許會襲來的槍林彈雨。他們對我們的依賴隨著他們的老去是在與日劇增的,有些時候,他們不停地用他們的方式來引起我們的關注,而我們也該知道,他們的迎合是對自己的未來的不自信,也是對我們的不確定。
說說我自己,我也正扮演著一個女兒的角色。從小到大,我都沒有離開父母很久,換言之,我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座城市,連唯一能夠去遠方過遠方生活的大學也在本地的一所學校度過,工作也是。所以,我與父母的相處非常長。
總的來說,我與父母的關系非常不錯,至少在出嫁之前,我一直保持著晚飯過后與父母在街上散步的習慣,一般是我與母親先出門,然后約定在某個地點,與父親匯合。但這并不能否認,我也時常在家里有著激烈的情緒,或許,沒有讓父母在大庭廣眾之下難堪,但偶爾母親也會為了我某句話濕了眼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