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10748
- 經驗
- 點
- 威望
- 點
- 金錢
- 兩
- 魅力
- 點
- 金幣
- 元
- 性別
- 保密
- 在線時間
- 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4-4-14
- 最后登錄
- 1970-1-1
|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在《總是那么流利》(Fluent Forever)一書中,通曉多國語言的作者 Gabriel Wyner 認為,學習一門新語言的最佳方式就是不斷地練習鞏固記憶。
換一種說法,就是與其反復閱讀一份單詞清單,不如閱讀一次,然后不斷地測驗自己。
實際上,這一學習策略幾乎對于你希望學習的任何主題都有效,因為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證明了這一點。心理學家把這一種現象稱為『測驗效應』(Testing effect)。
1594-dce3b04a37cc4303.jpg (98.46 K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25 13:00 上傳
Testing yourself
針對你正在學習的主題知識,刻意地自我測驗要比一遍又一遍學習更為有效。
在《元分析》(meta-analysis)這份報告中,Henry L. Roediger III 與 Jeffrey D. Karpicke 提到的一項 2003 年的研究成果,突出顯示了測驗強化記憶的力量。在這項由 Mark Wheeler 牽頭的研究項目里,一部分參與者將一份四十個單詞的清單來回復習了五遍,另一部分參與者則進行了四次回憶性測驗。接下來,他們在五分鐘以及一個星期之后各進行一次考試。
考試結果顯示,那些反復閱讀單詞清單五次的參與者,在五分鐘之后的測驗中表現非常優秀。但是那些采用自我測驗方式學習的人,在一個星期之后的考試中完美勝出。換一種說法,自我測驗式學習法對長期記憶更有利。
更多近期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將自我測驗與即時反饋相結合 - 觀察我們是否回答正確 - 對于學習來說,不但更加有效,甚至可以在學習結束之后,大幅提升長期記憶。
2014 年,在另外一項由 Carola Wiklund-Hörnqvist 組織領導的研究中,八十三名學生在一節本科階段的心理學課程中學習一系列心理學概念,為時大約四分鐘時間。當計算機屏幕開始每隔十五秒鐘閃現一個事實性概念時,其中有一半學生繼續進行學習。
另一半學生開始接受連續六次的測驗 - 他們需要想出那些正在屏幕上描述的概念。例如,如果他們看到『在列表開始部位呈現信息對于記憶這些信息具有強化作用。』 這句話時,他們必須在電腦上敲入『首因效應』(Primacy effect)。接下來,他們會看到正確答案。
在這項學習活動的尾聲,所有參與本項研究的學生都接受了一次類似『電腦顯示一條事實,然后輸入相應的答案』這種形式的測驗。十八天和五個星期之后,他們再次分別接受同樣的測驗。
那些采用自我測驗學習法的學生,在這三次測驗中,成績要遠遠好于其他學生。
總的來看,這些研究成果都在向我們展現這一最為有效的記憶策略 - 無論你是為了應對一項理工類考試,還是正在學習一門新外語 - 只需多加測驗自己。這個學習技巧,或許要比你花費一個小時死死盯著這些信息有效得多。(文:Jodo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