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回憶成殤 于 2015-12-16 21:05 編輯
744402-1a584604ffd00ba8.jpg (116.3 KB, 下載次數: 2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6 21:01 上傳
文 | 夕陽太暖 (一) 前不久,一個大一的姑娘拋給我一問題。
744402-53ad4e1b811f706c.jpg (64.34 KB, 下載次數: 2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6 21:02 上傳
問
乍一看,她說的似乎很有道理。對啊,既然大學的考試是考前抱抱佛腳,找找往年試題、題庫資料,打著60分及格萬歲的旗號就能飄過,我們為什么還要費這精力去考試呢?
我不禁想起很久之前看到的一個段子:“大學考試考的不是智商,考的是人類生理極限和情商,外加情報搜集能力,套詞套話能力,預習能力,速記能力,背到假重點的心理承受能力,考場的偵查與反偵查能力,以及印那一堆跟考試不知道有無關系的東西的財力,所以我始終認為大學期末考試是高水平的,能真正反映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考試。”
這段頗具嘲諷意味的話,看似玩笑,卻又一語點破了中國式教育中隱藏著的潛規則,揭露了一部分大學生的現狀。
生活中不乏如此的例子:你努力學習了一整個學期,期末成績卻不如別人考前半個月拿到“考試題庫”突擊而來的高分;因為沒有人脈關系,你拿到手的往屆試題很少,于是相較于其他人,你的考試難度大大加大;因為某個班的老師漏了題,他們班的整體成績直線飆升……如此種種的“不公平”永遠存在,并且誘惑力往往大到你也忍不住投身效仿。
“大家都去搜集情報了,我如果不下點功夫打聽,豈不吃虧!”
頗有中國式過馬路的意味。
的確,這世上有許多投機取巧的方式,要通過大學的考試,并不是件難事。但是,我們上大學,真的就是為了通過考試拿到畢業證嗎?分數對于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成績?榮譽?還是能力?大學,究竟是要學什么?
身為大學考試的親歷者,我自知無法站在絕對客觀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但思前想后,我還是給出了答復。
744402-f5d9bde6407cc53e.png (105.81 KB, 下載次數: 3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6 21:03 上傳
答
我始終覺得,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為了什么而做,這樣也方便之后審視自己是否實現了初衷。在學習這件事上,學校、老師、和考試,永遠都只是一個推手,至于真正學到了多少,對我們又有多少幫助,只有自己清楚,也只會對自己一個人產生實質性長久的影響。
正如楊絳在100歲感言中所說,"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我們現在獲得的榮譽,或許會是別人口中一時的談資,但過一段時間,大家會有新的話題,有各自的事要關心,而真正要承擔結果的,只有自己。
說到這兒,我想,“我們還有必要考試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了。
誠然,搜集情報考前突擊的現象并非一人所能左右,我們都或多或少受其影響,但是,我們能不能只把它當做是一個輔助手段,更多的,是靠自己扎扎實實的學習。
(二) 再來談另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會“忙”到考前才來抱佛腳?
上學期,去參加了“校長有約”,校長說的一段話令我記憶猶新。
“你們總抱怨課時太少,老師講課太快。但是,壓縮課時不等于壓縮學習。壓縮課時,是為了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在課堂上只需要講解重點就好了。難道你穿一件衣服,還需要老師教你怎么扣扣子嗎?”
“外國很多學校的學生,一星期沒幾堂課,可是人家要演講,要討論,要自己進行很多學習活動,照樣學得很累。學校希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此之前,我也是抱怨課時太少的莘莘學子之一,但校長的這段話,我一直牢牢記在心里,并不時拿出來斟酌,也逐漸摸出了一點新方向。
學習,本就需要更多的自我付出呀。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已經多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但那些時候我們在干嘛?忙著參加社團活動,忙著談戀愛,忙著吃喝玩樂嗎?學校把更多的時間交還給我們,希望我們用以學習,但我們卻統統用來干別的事兒了。
說起來未免有些哭笑不得。
事實上,每個人在大學的目標都不同,學霸們專注于學習,獎學金拿到手軟,這無可厚非;有些人覺得實踐能力更重要,于是將生活的重心更多的放在了社交活動或是工作上,這倒也是一種選擇。權衡的天平始終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怎么度過大學四年,也沒人能干涉。但別忘了,作為一個學生,學習依舊是你的本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僅要學習課本知識,而更多的應該通過學習,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學習能力越強,遇到問題,就越可以快速歸類、歸納總結出其共同點和差異點,遇到具備共同點的東西,比如數碼產品類,就可以很快上手。或許這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提高與成長。
大學,學什么?你覺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