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肌肉發育的敏感期1~2歲 小肌肉1.5~3歲 |
特點:喜歡扶、站、努力行走。
建議: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是活潑好動的時期,此時給予他充分的空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他熟悉更多的肢體動作,和他一起作許多游戲運動,使各種肌肉得到訓練,增進親子關系,并且還能使左右腦均衡發展。在動作敏感期,精細動作的訓練不僅有助于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還可以增長智力。
特點: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圍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他常常會做出一些我們不理解的細小動作,比如捏起一片掉落的葉子不停地往花盆里插,或是擺弄著花手絹怎么看也不煩,我們不明白的他們卻能從中看到更多的奧秘。
建議:此時期正是我們培養孩子對事物學會觀察入微的好時機,帶著疑問和想法去認知世界,再好不過。
特點:語言的啟蒙始終伴隨著嬰幼兒,甚至是胎兒期。對著胎兒說話,嬰兒的咿咿呀呀學語就開始了語言敏感期。
建議:大自然賦予了孩子這種能力,從觀看爸爸媽媽說話的口型直到突然開口說話,這個過程就是語言敏感期積攢的力量。有些孩子說話晚,如果不是病癥,那么就有可能是環境的影響所至,不管他會不會說話,我們都要不斷給他注入“養分”,多和他說話、講故事,當他需要表達自我感受時,自然就開口說話了。同樣,良好的語言教育會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增強,學會與人交往。
特點:區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主要表現:從開始說“我的”到開始說“不”到開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漸漸地孩子們有了自我意識,這時的孩子出現的最多的現象是劃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同時通過說“不”使用自我的意志的感覺,我說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發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會大哭大鬧,孩子們的表現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出現的年齡2-3歲。
建議:當孩子打人咬人的時候,我們只需制止孩子的行為,不要去譴責,也不要去說教,因為那和粗野的行為是不同的,我們就讓孩子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使用他的自我吧。注意事項:不要和孩子較勁,這是一個孩子形成自我地過程
特點:開始喜歡結交朋友,喜歡參與群體活動,這就說明孩子進入了社會規范的敏感期。社會規范敏感期的教養有助于孩子學會遵守社會規則、生活規范,以及日常禮節,抓住時機教養,有利于將來遵守社會規范,擁有自律的生活,和他人輕松交往。
建議:和更多的孩子接觸。一般3歲的孩子家長就可以準備入園了,幼兒園可以提供良好的交友環境。
特點:喜歡壘高高、三維、鉆箱子等。
建議:可以多提供類似的玩具,同時可以在這個機會學習各種幾何圖形,對日后學習幾何學奠定興趣基礎。
特點:開始對色彩產生感覺和認識,開始在生活中不斷尋找不同的色彩。人類認知的發展正是從感覺訓練開始的。
建議:給孩子提供多彩的顏料,及相關書籍,為日后繪畫興趣奠定基礎。
特點:不斷追問“為什么?”“天為什么黑了?”“為什么會下雨?”“小朋友為什么要上幼兒園?”等等。這些問題總是讓家長感到應接不暇,可是孩子卻不管不顧地打破沙鍋問到底。當我們一次一次地給孩子解答時,孩子開始出現了邏輯思維。孩子正是通過這樣一問一答,在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也發展了思維能力。
建議:保護好孩子這份珍貴的好奇心,如果家長不能回答的問題,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時家里有一套百科全書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時認知的速度是事倍功半的。
特點:孩子從這時開始真正有意識地使用工具,這又是大多數孩子建構專注品格的最好機會。無論在教室里還是家里,只要有充分的材料,孩子們都非常樂意選擇剪、貼、涂等等這些工作。從身體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孩子訓練小手肌肉和手眼協調的一項重要工作。
建議: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所需的材料,并盡量不要打擾專心工作的孩子。
特點:開始強烈地感覺占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擁有物質并可以自由支配時,才可能去探索物質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于對物質的占有。而當這些物品的所有權完全屬于孩子自己時,交換就開始了。與此同時,也就拉開了人際關系的序幕。
建議: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比如一個屬于孩子自己的房間或者區域。在你進入他的房間或者區域時,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間。
特點:3歲至4歲的幼兒進入執拗的敏感期,有些孩子在快3歲就提前進入這一敏感期。表現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圖去辦,否則情緒就會產生劇烈變化,發脾氣,哭,鬧。這時家長和老師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關照,也要學會一些安撫的技巧。
建議:解決兒童的執拗問題,一是要理解,二是要變通,三是要成功。
特點:孩子做事情要求完美,端水時灑出一滴就很痛苦;吃的蘋果上不能有斑點;廁所白色的便盆不能有任何黃漬;衣服不能少扣子等等。接著又上升到對規則的要求:我遵守規則你也必須遵守,人人都要遵守;香蕉皮必須扔到垃圾桶里,沒有垃圾桶就必須拿著;紅燈亮了,即使馬路上一輛車、一個人沒有也不能過馬路,已經過了必須退回來,退回來也不行,誰叫你這樣做了!
建議:依然是尊重孩子!這時不要擴大化孩子的問題,在什么時間只針對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