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云端遛彎 于 2017-6-6 22:22 編輯
0CA5EXVPT.jpg (107.13 KB, 下載次數: 2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6 22:18 上傳
作者:國館
只要一個人還有自己的主張,就難免會陷入和他人的爭論之中。但是,聰明的人有所爭,有所不爭。
人似乎都有爭論的愛好。
老太太要買豬臀肉,就這塊肉是豬的左臀,還是右臀,能和檔鋪的屠夫爭論一個早上,忘了回家給孫子做早飯。
上下鋪的兄弟,一個說小英漂亮,胸大;一個說小花性感,屁股圓。兩人爭得要單挑,一決生死。
金正恩和特朗普隔空吵架,自說自話。一氣之下,要放導彈,炸了特朗普姥姥家。
在兩千年前的魏晉時期,文人嗜好清談,專門爭論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高深問題。話到酣暢之處,廢寢忘食,天昏地暗。
古往今來,上至封侯拜相的顯貴,下到跳廣場舞的大媽,都難免會陷入各種爭論之中。
在爭論中,顯出自己的本事,伸張自己的價值,爭取自己的利益。有的爭的是爭一個理,有的爭的是一口氣,也有的純屬是閑得。
但是,聰明人不做無謂的爭論。
0CAW2OY8X.jpg (23.9 K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6 22:18 上傳
0CAJLBSUH.jpg (6.48 KB, 下載次數: 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6 22:19 上傳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出。
諸葛亮帶兵出祁山,兩軍對壘。七十多歲的王朗夸下海口,要憑自己三寸不爛之舌,說得諸葛亮心服口服來降,再不濟也要他乖乖退兵。
兩軍陣前,王朗對諸葛亮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分析天下大勢,擺明曹魏必定奪得天下的事實,勸說諸葛亮識時務者為俊杰,棄暗投明。
言下之意:“諸葛亮,你這么聰明的一個老頭兒,自然該懂得何去何從吧”。
有道理嗎?
太有道理了。后來的歷史發展就能證明,沒有比這更有道理的了。
但是諸葛亮偏偏不接這個茬兒。
諸葛亮先是指明王朗端著劉家的碗,卻要砸劉家的鍋,這太無恥了。既然對面是個無恥之徒,自然不用顧及斯文,接下來就豬狗牛羊一通亂罵。將個年逾古稀的王朗氣得口吐鮮血,撞下馬來,死了。
與其說王朗是被諸葛亮罵死的,不如說是被自己蠢死的。
王朗說的是利益抉擇;諸葛亮說的是道德審判。
就相當于王朗在告訴諸葛亮要放飛自我,去尋找浪漫而美妙的愛情;但是諸葛亮回頭就罵王朗不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個不孝的子孫。
一個是信奉的自由戀愛,一個堅持的是包辦婚姻。怎么可能說到一塊兒?
兩個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在一起爭論,爭也就爭了,偏偏王朗還氣量狹小,血壓偏高,年紀偏大,嗚呼哀哉,賠了自己一條老命。
這就有些蠢了。
爭論,很多時候就是為了分出個輸贏,證明“我是對的,你是錯的”。
然而,兩個認知層面不同,價值取向迥異的人爭論,無非是各執一詞,就如雞同鴨講,連對錯都沒辦法分出來,哪里還有什么輸贏評判。
王朗被氣死了,諸葛亮就贏了嗎?后來的事實發展分明是王朗說得才對。
諸葛亮和王朗,誰也沒有贏,誰也沒有對。
和志不同道不合的人爭論,一開始爭論的時候就輸了。
0CAS0KOLL.jpg (204.13 KB, 下載次數: 2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6 22:19 上傳
圖片來源:《三國》
0CA6DIOBO.jpg (6.63 KB, 下載次數: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6 22:19 上傳
戰國時期,有個叫公明儀的人,是個音樂家,尤其彈得一手好琴。很多達官顯貴都喜歡聽他彈琴,頗受人們尊重。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清風徐徐,楊柳依依,小鳥啾啾,清水潺潺。公明儀心情大好,帶著自己的琴去春游。
他走到一片草地的時候,看到一頭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突然心發奇想:我一直都只給人彈琴,今天給牛彈一曲試試。
先是彈了一首高雅的曲子,但是牛就像沒聽到一樣,只顧低頭吃草。
公明儀琢磨著可能是太高雅了,牛聽不懂。他又給牛彈了幾首民間小調。這次牛給了點反應,長哞一聲,走開了去,接著低頭吃草。
公明儀本來十分美好的心情,因為牛不喜歡聽自己彈琴,變得十分沮喪。
有人來勸他說:“不是你彈的不好,而是牛壓根兒聽不懂。”
公明儀大罵:“這個畜生,真蠢!”
悻悻回家。
對牛彈琴的故事被后人當成了一個笑話。人們盡情嘲笑公明儀的滑稽與無知。卻不曾發現自己也經常做著對牛彈琴的事情。
0CANRS3H8.jpg (394.64 K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6 22:19 上傳
有一個朋友學的是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上大學那會兒,放假回家就經常有人請他幫忙修冰箱、洗衣機。每次他都苦笑一下說自己不會。別人都還以意味深長的微笑:“這小子在大學盡談戀愛了吧。”
大學畢業以后,去美的集團做了工程師。在鄉親們的眼里,美的是干嘛的,那就是生產冰箱、洗衣機的。都在生產廠家做了工程師了,還說不會修理,這不是不會,是瞧不起人,是忘了本,是尾巴翹上天了啊!
這個朋友終于忍不住,從工程數學、概率論、電路、小電拖、數電、大電拖、信息自動化……挨個兒把自己的專業和別人捋了一遍。一大堆專業名詞把別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算了,不麻煩你了。要不這樣,我給錢,你當幫個忙,好不好?”
朋友有些急眼了:“我給你錢,幫你請師傅來修吧。”
老鄉見朋友惱了:“你別著急。這冰箱咱不修了,成嗎?”
老鄉轉頭回家,朋友越想越不是滋味,追到別人家里,非得要解釋清楚不可。
結果在老鄉眼里,這位朋友不僅有些瞧不起人,還有些神經病。
鬧了個不歡而散。
公明儀惱怒牛不會欣賞自己彈琴,覺得這個畜生蠢;如果牛會說話,誰能保證它不會也罵公明儀蠢呢?
很多時候,我們忙于要和別人爭論,是因為太過于在乎別人的看法。但如果爭論只是對牛彈琴,那在別人的眼里你只會變得更蠢。
0CAWWVL8M.jpg (244.16 K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6 22:19 上傳
圖片來源:《路邊的野餐》
0CAGOCDHH.jpg (6.41 K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6 22:20 上傳
孟子說:“人之忌,在好為人師。”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在現實生活中,好為人師的多,心甘情愿做小學生的人少。
心甘情愿做小學生的成了圣人,好為人師、自以為是的人招人討厭。
而且,好為人師的人,一般都是不懂裝懂。
宋朝有一個叫鐘弱翁的人,為一方縣令。自我感覺字寫得很好,實際上又實在是有礙觀瞻。
他還有個愛好,無論走到哪里,總是要對一些名牌匾額上的題字進行肆意批評,并想方設法說服別人將原來的提款抹去,讓自己重寫。因為他的字太丑,很多人都深受其害。
一天,他帶著從屬到了廬陵一帶,走到一座寺廟里,看到一個壯麗的閣樓,題匾上有“定惠之閣”四個大字,但是落款處的人名被灰塵掩蓋,看不太清。
這個鐘老爺老毛病又犯了,將匾額上的字批得一無是處。
旁邊一個僚屬對書法頗有見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覺得那四個字實在是可圈可點。 兩人起了爭執。
鐘老爺興起,列出了一二三四五,說得頭頭是道。
僚屬礙于上司的情面,微微一笑,點頭稱是,不再言語。
鐘老爺眼見自己得了勝,更是忘乎所以。叫來寺僧,要把匾額摘下來,自己重新賜字。
寺僧無奈,只好搬來梯子,摘下匾額。
然而,擦去灰塵后,大家發現,落款赫然寫著一代書法大家顏真卿的名字。 這就尷尬了。
鐘弱翁回頭對僚屬們說:“這么好的一副字,不刻成碑文多可惜啊。”
僚屬們就一邊搬石頭,打磨刻字,一邊在心里罵娘。
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此好為人師的人。不管自己處在什么位置,擔任什么角色,面臨什么場合,有多大本事,專愛對別人指手畫腳。
自己還是單身,偏偏要告訴你該怎么談戀愛;自己總共才看過兩本成功學的書,就要教你如何規劃人生……
你要是不聽,或有別的意見,還要紅了臉,梗著脖子急眼。
人生的道理最容易講,只要不是啞巴,誰都能講一大籮筐。然而,有實際經驗與體會,能夠說得靠譜點的卻不多。
遇到這樣的人,心情好,點頭稱是;心情不好,旁顧左右而言他。最不該的就是和他起爭論。
至于他何時出糗,上天自有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