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時間: 2016-6-30 09:07
正文摘要:6月28日,中國政法大學2016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士學位授予儀式在昌平校區禮堂隆重舉行。校長黃進在致辭中寄語畢業生成為一個堅守“法治天下”理想的聞道之士、成為一個“困而知,勉而行”的棟梁之才、做一名 ... |
“職人精神”代表著精益求精,堅韌不拔和守護傳統。我們今天的社會需要的正是這種職人精神。無論你們以后走向哪個工作崗位,從事怎樣的工作,我都希望,你們能夠秉持職人精神,做好自己的工作。將工作真正作為自己的事業、注入自己的人格,而非簡單的“搵食”。這對你們的職業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第三,我希望你們做一名知道“有無之用”的睿智之人。 近些年來,對于大學教育的價值有著方向性的爭議,是要更多的跟社會需求靠攏,還是要堅持大學形塑心智的定位,似乎沒有明確的結論。這里,讓我們重溫一下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關于教育的定位吧,他說:“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 由此看來,大學教育不僅是為著未來生活做準備,它本身就是社會生活,就是生活的歷程。我們的教育既要關注日常生活,也要在意非日常生活,更要構建可能的生活。這也是我們法大這些年來專注于“專、實、博、雅”本科教育教學創新實踐的立意所在。順著杜威的意思來說,社會即是學校,生活當然是每個人都要去讀的無字之書。 如此說來,大學教育的價值爭論何嘗不是生活選擇的困惑。老子曾經智慧地指出二者的辯證關系,他說:“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就是說,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我們生活選擇的每一步不能簡單地以有用與否、回報多寡作為依歸。史上有一個關于莊子的故事,講的是莊子與弟子走到一座山腳下,看見一株大樹枝繁葉茂,聳立在大溪旁,特別顯眼。 莊子忍不住問伐木者:“請問師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么一直無人砍伐?以至獨獨長了幾千年?”伐木者似對此樹不屑一顧地說道:“這何足為奇?此樹是一種不中用的木材。用來作舟船,則沉于水;用來作棺材,則很快腐爛;用來作器具,則容易毀壞;用來作門窗,則脂液不干;用來作柱子,則易受蟲蝕,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壽。” 聽了此話,莊子對弟子說:“此樹因不材而得以終其天年,豈不是無用之用,無為而于己有為?”弟子聽了恍然大悟。莊子感嘆道:“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這些年,我常常看到很多走出校門的人,或者喜歡放言高論,持才使氣,最后無所成就;或者勤勉刻苦,精明強干,但最后受制于格局而遭遇事業天花板。所以希望大家能真正體察有無之用,開創自己事業的王道。你們今后人生的道路難免坎坎坷坷,當囿于困境時,倘若你能自強不息,勇于爬坡過坎,我也敬你是條漢子。 我知道,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但我對大家提的三點希望只講一遍,免得你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講一遍能對大家有所啟發,我就心滿意足了。 “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同學們,這是唐朝詩人杜牧的送別詩,他的意思是說,門前若沒有路可以供人們南來北往,那么大家一直呆在一起,也就可以免除別離之愁苦了。杜牧的情感是真摯的,但未免有些消極。我想給它改成“門外縱有南北路,人間當免別離愁”。 在這樣的大時代里,你們應該走向社會,去一展所長,方能不負所學。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四年前,你們帶著行李和夢想,從五湖四海而來,聚集在昌平這一方天地里。四年倏忽而過,如今,你們又將帶著行李和夢想,從這里出發,奔向五湖四海,奔向未來。 前幾天,英國脫歐了,真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但據說第二天就有200多萬英國人后悔了。這引起我對離別的再思考。其實,學生畢業離別母校是世間最美麗的離別,對學校和老師而言,既有不舍,但更滿懷期待相送;對同學們而言,既有淡淡的傷感和離別的惆悵,又有離家的興奮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向往。 同學們,今天,你們畢業了,離校了,但你們不可能像英國脫歐那般“脫法”,你們是法大的種子,你們是法大的火種,你們是法大的春夏秋冬。
同學們,請你們記住,不管走到哪里,你們都代表著法大,你們就是法大;母校心里始終裝著你們,法大與你們同在! 同學們,離別終將來臨,但夢想永不消散!在未來的日子里,愿你們一切安好!不負平生! 謝謝諸位! 來源 | 中國政法大學官網 |
煙臺論壇-煙臺社區 魯ICP備05034347號 魯公網安備 37060202000105號
免責聲明:本網頁提供的文字圖片及視頻等信息都由網友產生,本網站僅提供存儲服務,如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