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文/Keola Birano 從教娃上廁所,到對付壞脾氣,家長從孩子出生那天起,每天都面臨挑戰。babble、com請14位育兒博客的博主們分享他們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以此提醒正經歷著這一切的家長們——你不是一個人。
130689322.jpg (50.7 KB, 下載次數: 2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2 15:57 上傳
養育孩子可不是帶著他們遛公園那么簡單。來看看這些育兒博主們的最大挑戰。
1、沒完沒了的擔心 “我很容易陷入憂慮的陷阱之中,好像每一件小事都可能釀成巨大的后果。這種沒完沒了的擔心很多時候都剝奪了我做父母的快樂,我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并正試著努力克服它,盡量讓每一天都把注意力放在正面的事情上去。”——Lori Garcia
2、對沒給孩子生個弟弟妹妹而感到內疚 “對我來說,沒給孩子生個弟弟妹妹是經常讓我感到自責的事。如果我的兒子有個弟弟或者妹妹就好了,但是他沒有。我們經常為這件事感到糾結,也經常說服自己去釋懷。但突然之間,這種想再生一個孩子的渴望就會變得極其強烈,然后這種糾結又會回到我的生活中來。我是一個在生育方面有些障礙的單身媽媽,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值得糾結的事,但我不會每天都去煩惱這件事。事實上現在大多數時候我并不去想。”——Dresden Shumaker
3、教孩子上廁所簡直就像一場戰爭 “我把教我兒子上廁所這件事叫作‘我的越南戰爭’。他學尿尿倒是學得很快,但是另一件事就學得不怎么樣了。這花了我整整三個月的時間。每天我去托兒所接他,都被告知‘今天你們家兒子的內褲也沒能幸免于難’。
然后老師會遞給我一個塑料袋,讓我像給小狗撿大便一樣去收拾我兒子的便便。不管我怎么用物質獎勵他,怎么給他講道理,也不管我們離廁所的距離有多近,我兒子總是一遍又一遍地‘意外’失控。有一天,他在自己的褲子里便便了三次,又在浴缸里便便了一次。我當時真是起了殺心!對我來說,教孩子上廁所無疑是到目前為止最艱難、最讓人崩潰的挑戰——但這都是因為,他現在還沒到青春期呢!”——Suzanne Jannese
4、孩子總在公共場合發脾氣 “對我來說最難對付的是孩子的壞脾氣,尤其是在公共場合發脾氣。我有三個孩子,到目前為止,最小的那個孩子對我來說是最富挑戰的。他會大聲尖叫‘我恨你!’,然后還會打我、咬我,基本上會做盡一切你禁止他在公眾場合做的事,只要你不順他的意就會如此。這種情況真的讓人很為難,因為你既想好好管教你的孩子,又會礙于是在公共場合而放不開手腳。
尤其是在你身邊還有其他孩子的時候。那些時候是我覺得作為家長面臨最大挑戰的時候。但我總是提醒自己,這只是一個階段罷了,我們總會度過這個階段的。這種自我安慰就像是隧道深處的一絲亮光,我只要繼續堅定地前進,好好地對待孩子們……同時盡量讓自己在整個過程中不至于失去理智。”——Jessica Abbott
130689318.jpg (107.38 KB, 下載次數: 3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2 15:57 上傳
5、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平衡 “什么時候該清理房間、管教孩子,什么時候該不拘小節、享受生活,要尋找這之間的平衡對我來說出奇的難,簡直像一場持續的戰爭。我的本能告訴我不要去糾結一些小事,好好地擁抱孩子、陪伴他們玩耍。但只要我跟隨本能放松下來,房子就會變得亂糟糟,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懶,然后我就會有深深的挫敗感。
我每一天都像在走鋼絲一樣尋找著其中的平衡,但這問題好像從來沒有真正得到過解答。我感到我每天的選擇都飄忽不定。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把握得恰到好處,有時候我又覺得自己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有時候我根本抉擇不下。”——Brooke McLay
6、無法處理孩子憤怒的“大爆發” “我7歲的兒子既聰明,又很逗趣,而且在學校里的表現簡直像個小天使一樣完美。但不幸的是,他在家里的時候特別叛逆,會做出一系列瘋狂的事,比如很暴力地發脾氣,直呼爸爸媽媽的名字,甚至還會損壞家里的東西(比如用剪刀把我的耳機線剪斷)。
這對我們來說不僅是棘手而已,還讓我們感到很心痛,我有時候甚至會因為我無法得到我想要的家庭生活而感到悲痛。我們一家人一起去參加了心理治療,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年多,家里的情況真的得到了很大改善。孩子比我想象的更愿意對我敞開心扉了,也越來越懂得控制自己的壞脾氣了”——Sonya Benham
130689320.jpg (185.85 KB, 下載次數: 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2 15:57 上傳
7、對未來感到驚慌 “我常對自己說,不要把到目前為止自己所看到的,過多地投射在未來。如果根據當前觀察到的一些“線索”去“預測未來”,那么我很難不對未來感到驚慌。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逐漸學會了重要的一點——孩子的變化是很快的,過度地陷入“現在”的泥潭并沒有什么益處,也是不健康的。尤其是在有些情況下,孩子小時候的“弱點”反而會成為他長大后的優點。”——Sheri Sil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