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晚上,在論壇上,看到了大哥的文章,突然讓我想起蘇州。
這兩天,閑暇時間,翻看我過往寫的文字,關于蘇州的,還留存于網絡空間的,至少有七八十篇圖文,二三十萬字。
也就是說,我寫過的,關于蘇州的游記文章,單單這一個題材,就足可以出版一本大部頭的書了。

我是土生土長的煙臺人。生于斯,長于此,天命鎖定。人生過半,感恩這一生,給予了我能夠寫字的能力。互聯網以來的這二十多年,我自己寫過的原創文章,關于跑步的,關于旅行的,關于讀書和影視作品的,關于吃飽了撐的,單單是文字,我留在網上的,粗略算來,超過三四百萬字了。

就在今天下午,某個大姐和我說,你應該如何如何的時候,我間接地回了一句話,對于我,你一無所知。
即便是明天早上,我的皮囊不在了,而我,還會留存。這就是我自以為是的驕傲。

人人都說江南好,游人只說江南好。江南的地理范圍,是物理性的界定。然者,在讀書人的心目中的江南,更多的,還是精神世界的追求。
這兩天, 工作之余,我翻看自己之前在論壇發布的帖子,鐵馬冰河,滾滾而來。間或,也有與江南絕無荼靡的瓜葛。
江南何其遠?盡在讀書中。
南京,金陵,虎踞龍盤。長江之南,可否稱之為江南?
否也。南京是官場,從來就沒有自由思想發散的際遇。
揚州,一千多年的繁華所在。所為者何?商人的娛樂場所而已。和曾幾何時的東莞,又有何異?
一千多年來的江南,從來都不包含南京,淮安,揚州,
一言以蔽之,他們的風骨,不配。
唯有蘇州,才是江南的核心。

蘇州,在兩千多年來的中華文化史上,所代表的,是基因的傳承。
中華文明史,自隋朝開創科舉制至今,曾經出產過700多個狀元,這其中,有55個狀元,來自蘇州。
我在蘇州,工作生活的時間,累計下來,有兩三年的時間了。身為煙臺人,服務于煙臺工廠,接受外派到外地,也是打工人應盡的本分。
很多年前,公司被上海人收購之后,身為煙臺人的我,遂就淪為了上海人的打工仔。感謝上海人,讓我有機會,回到江南。

公司總部在上海。在蘇州的昆山,有分公司。很多年前,煙臺,上海,蘇州,于我來說,有過這樣的穿梭。
煙臺之于上海,兩千里之遙。蘇州之于上海,等同于萊山區到開發區。
二十多年來,上海人,帶給煙臺的經濟發展,如果用百分比來衡量,占據四分之一強,并不過分。
但是,上海人的劣根性,也給煙臺這個城市,涂抹了太多太多的骯臟。
毫不利人,專門利己,就是上海人的精確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