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8138
- 經驗
- 點
- 威望
- 點
- 金錢
- 兩
- 魅力
- 點
- 金幣
- 元
- 性別
- 保密
- 在線時間
- 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4-4-14
- 最后登錄
- 1970-1-1
|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13641450932570.png (192.32 KB, 下載次數: 2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24 16:08 上傳
本文選自創業案例集《創業小敗局》中,一篇關于大學生創業的案例。如果在大學生在創業前能反復分析這個案例,創業成功的幾率應該會提高很多。就如書的宣傳語所說:讓別人的失敗,成為你的成功之母。
年高手低的大學生,創業的失敗率實在是太高了。很多大學生可能想著,既然工作不好找,干脆自己創業做老板。沒那么容易。下面要說一個眼高手低的大學生(姑且叫他小K吧)創業失敗的案例——這很典型,足以讓眾多野心勃勃想創業的大學生作為鏡鑒:
我是南方人,個子并不高。在學校時,每次廣播體操都會站在第一排,從小到大,學習成績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壞。讀的是家鄉一所二流大學。由于家里比較窮,從大學開始,我就比其他同學更渴望成功:幫商家跑跑業務,倒賣生活用品……通過自己的勤奮,積累起了第一筆資金。
這個過程中,我認識了后來的創業投資人。他是上海一家公司的老板,做著家居建材方面的生意,據說身家數億,年齡40來歲,人們都稱他為何總。
有一次,何總帶隊到我們學校招聘,找不到路,剛好碰到我,我不但幫他指了路,還給了他一張名片,沒想到因為這個,他居然記住了我。之后,他又來過幾次學校,我比較能喝酒,跟他慢慢建立了不錯的關系。
我(讀大學的時候打工但)絕對沒有想過畢業后要創業,只是想賺點零花錢補貼家用。畢業后,我去了某家電商公司做銷售,做了一年多,覺得沒太大意思,開始想自己做,但沒有明確的方向。
這時,何總給我打來電話,說他想想成立一個新公司做電商,問我有沒有什么好的建議,他覺得我比較懂互聯網。老實說,那個時候我真的以為自己懂互聯網。因為我每天都會在網上看大量科技博客的文章,等到真做的時候完全是處于半懂不懂的狀態。
我給何總寫了一個計劃書,大概30多頁,反復修改了幾遍,才發給了他。當時我沒太在意,沒想到過了十幾天,何總打來電話,讓我去上海一趟,說有一個非常好的項目想跟我合作,還說已經讓秘書幫我訂好了機票。當時我挺猶豫的,畢竟我的銷售工作比較穩定,沒打算辭職,(但也想去上海看看)。去了上海后,我改變了主意。之前,我沒有去過上海、北京、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內心里還是渴望在這樣的大城市打拼。
見到何總之后,了解到了一些情況:何總有個親戚,在浙江一帶有一片服裝廠,但是銷量并不太好,積壓了一大批貨物,找到何總,問何總有沒有接盤的想法。何總一看網上的韓都衣舍賣得非常的火,覺得電商大有可為。實際上他自己根本不懂電商。他到現在甚至連郵件也不會發,也不使用QQ,談生意基本在酒桌之上。他希望他來投資,找一個懂互聯網的年輕人來做,他認為我是他見過的年輕人中最懂互聯網的。
何總開出了比較優厚的條件:我到上海,他提供住房,同時每月給我1.5萬元的固定月薪,另外再加新成立的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以后每年我有資格以約定的價格買入百分之五的股份。他個人還愿意拿出一定的股份,預留給未來的團隊。我沒怎么考慮就答應了。當時,我沒有考慮公司控制權、股權這些問題,只是覺得條件優厚,自己又年輕,輸得起。
我跟何總約法三章,公司由我自己決策,他不能橫加干涉。何總答應會投入200萬元用于公司運營。當我拿到公司營業執照的時候,內心開始幻想自己有一天能站在資本市場敲鐘。
我們開始一個個問題地解決:首先是選擇辦公地點的問題。我跟何總還處于蜜月期,當我主張把辦公室放在市區的時候,他連價格也沒問,直接同意了。何總在上海人脈廣,很快就找到了一個既便宜又不錯的寫字樓。我是農村的孩子,節約是第一原則,于是買了一些二手電腦和辦公桌就開始辦公了。那段時間,公司其實就我一個人,沒錢的時候就跟何總要,從來沒有想過記錄下那段時間到底花費了多少錢。
接著是招人問題。我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認為可以找一些新人,然后手把手把這些新人帶出來,另外潛意思里我也不希望招聘有經驗的人。最后,我總計招聘了四個和我一樣沒有經驗的年輕人:行政1個,運營2個,技術1個,基本都是大學畢業生。我還是覺得不放心,又找來自己的大學同學,這樣公司一共有個6人。
何總也按照約定,給我們打來了一個月的工資和基本運營費用20萬元,并一再跟我保證,很快會把剩下的200萬元全部打過來。我們幾個年輕人興奮十足,準備大干一場。當時我們的確毫無經驗,以為只要搭建一個網站,做好SEO,有流量,做好所謂的用戶體驗,生意自然就會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