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3469
- 經驗
- 點
- 威望
- 點
- 金錢
- 兩
- 魅力
- 點
- 金幣
- 元
- 性別
- 保密
- 在線時間
- 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4-4-14
- 最后登錄
- 1970-1-1
|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T1wy-fxxaeqk5526005.jpg (137.04 KB, 下載次數: 8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0-24 15:57 上傳
福建一所高校“百團大戰”現場。 蔡華棋/攝
陳瑤瑤(化名)是浙江一所高校的大二學生,今年9月開學,她退出了去年剛上大學時加入的茶文化協會和書法協會兩個學生社團。“上大一的時候想嘗試很多新鮮的東西,現在反而覺得參加社團活動成了自己給自己設的‘任務’。”陳瑤瑤說,“可能也因為自己比較懶吧。”
每年的開學季是學生社團集中招新的黃金時期,一些高校將之稱為“百團大戰”。然而,“百團大戰”的熱鬧背后,一些社團接連出現活動無人問津、會員流失的尷尬局面。“退社潮”讓曾有“第二象牙塔”美譽的學生社團,在高校里愈發顯得底氣不足。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發放以“大學生參與社團情況”為主題的調查問卷,來自全國150所高校的651名大學生填寫了此份問卷。651名受訪大學生中,98.24%表示在大一開學季曾加入過社團,其中61.14%現在已經退出社團。
大學生“退社”原因多樣
葉青(化名)是天津一所高校的大一新生,一個月前,她在學校的“百團大戰”中加入了5個興趣類社團,如今已經退出3個,剩余兩個也在退出計劃中。“動漫類社團是在迎新活動之后退出的,手工及電影社團一次活動也沒有參加過就退出了。” 談及退出社團的原因,葉青坦言:“我退出社團跟社團本身沒什么關系,只是我覺得自己比較忙,無暇顧及社團活動,只能選擇退出。”記者了解到,葉青在開學時還加入了學生會等5個學生組織,她表示,跟參與社團活動相比,自己更愿意投身于學生組織的工作中,“社團是興趣愛好,可以自己私下付諸努力。參與學生組織,給我提供了一個服務大家的機會。”
在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中,有207名大一新生參與調查,其中23.19%受訪新生已經退出1個或多個自己剛加入的社團,“自己精力不夠”成為他們退出社團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選擇退出社團,我認為是他們事前沒有考慮好。比如有些人想做兼職,又想參加社團活動,還想做班委,事情一多就想退出。” 蔣笑笑(化名)是新疆一所高校的大一新生,她身邊就有不少新生從社團“閃退”,在她看來,“所謂‘精力不夠’,就是缺乏對時間的規劃。” 除此之外,她認為“閃退”也與現在大學生的生活習慣有關,“有些同學認為大學是用來享受的,喜歡慢節奏慵懶的生活,社團活動多了,他們就會選擇退出。無所謂好壞,個人選擇而已。”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也顯示,“社團活動缺少創意”“社團活動缺少老師指導”“與社團會員關系冷淡”等因素都導致大學生“退團”。
陳瑤瑤加入的書法協會,總共有20多個會員,“我比較喜歡書法,所以大一剛開學就加入了書法協會。”她告訴記者,書法協會每次舉辦活動都是通過短信通知,“通常活動內容就是會員們聚在一個教室里,練習寫字。”在陳瑤瑤看來,這種活動形式“十分單調”,于是在參加了幾次活動之后,她就選擇退出社團,“退出社團很簡單,收到活動通知短信時,我就直接回復‘我申請退出社團,請你不用再通知我參加活動了’。”
記者在調查和采訪中發現,一些大學生在社團招新時往往沒有經過仔細考慮,而是抱著“多加一個也無所謂”的心態,“腦子一熱”就盲目跟風選擇社團,沒有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也沒有詳細了解社團以往舉辦過的活動。在這種情形下,退出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退社潮”折射社團生存困境
“百團大戰”往往是社團一年中最風光的時候,高校里所有的學生社團都使出十八般武藝“招兵買馬”。短暫的熱鬧過后,一些社團立即恢復了以往的冷清。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顯示,27.64%受訪大學生退出社團的原因是“社團活動太少,缺乏創意”,20.85%受訪大學生表示“與社團會員關系冷淡”。
在劉一(化名)看來,“百團大戰”不過是社團的“過度宣傳”。劉一是上海一所高校的學生,他曾加入的英語類社團讓他感到失望,“我參加的幾次活動,就是會員們一起在教室做游戲或者聊天,而且不是用英文,跟開學招新時介紹的情況完全不同。”他說,“高校里不少社團都是這樣的,宣傳的時候說得很好,實際上會有一些差距。”
劉一也坦言:“我能理解他們,現在高校里社團太多了,那么多社團同時招新,總要用些包裝的手段來凸顯自己。”
“社團內部聯誼是增加社團會員感情的好方法,舉辦內部聯誼的資金來源卻是個大問題。”天津一所高校音樂類社團學生負責人李強(化名)認為,“囊中羞澀”的小社團往往不具備舉辦內部聯誼的實力,會員間關系也不密切。“我們社團當時有位‘團外人士’經常來幫忙籌備活動,過了好久,我才發現原來他就是我們社團的會員。”李強略感尷尬。
記者了解到,高校里不少社團資金來源于每年招新收上來的會費,所以社團會想盡一切辦法招入新會員。但實際上,有了這些資金,后續管理跟不上,依舊舉步維艱。
在李強看來,社團管理層內部團結程度也直接關乎社團會員流動性。他就曾遭遇了一次社團內部風波,“當時管理層有過公開爭執,對社團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導致一部分干事和會員退出社團。”
天津一所高校的王佳(化名)則認為,社團人際關系“有些復雜”。王佳大一時加入了一個志愿服務類社團,這個社團曾在學校里“大熱”。參加了該社團舉辦的兩次活動后,王佳選擇了退出,“活動中遇到的人都挺難接觸的,人與人之間很有距離感。社團本身沒有營造出輕松真誠的氛圍,反而充斥著不信任感,想來想去還是選擇了退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