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點這里注冊
x
中國畫自古以來就是高門檻的一門藝術,不是誰都有資格介入,進入這一行的都是文化精英。在古代,從事繪畫者都是士人,就是讀書人,是具備較高修養(yǎng)的知識分子。中國畫從來就不只是一門簡單的技法、技巧呈現,而是具有特殊的文化屬性,哲學屬性的一門學問。它是一個文化概念,與傳統(tǒng)文化緊密相連。 摘自《成忠臣談藝錄》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中國畫是藝與道相融的哲學核心,它體現出中國畫特有的本質,也就是中國畫形式美的內在依據。如不懂這一點,就無法深入地理解中國畫的精妙,而只有文化精英們才能夠理解透這點。中國畫自古到今都注重心性、境界、格局,是綜合性修養(yǎng)的表達。不僅強調畫與書法、詩詞、題款及印章的結合,更加強調畫與儒家之道、老莊之道以及禪宗、禪理的關系,這是中國畫最顯著的特征,是西畫所不具備的。 摘自《成忠臣談藝錄》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中國畫與書法一樣,都是不同于西方的一門藝術,現代畫壇不少人用素描式代替寫意性的中國畫,是在弱化、忽略中國畫特有的文化賦予的精神表達,而使中國畫走上了一條藝術生命的死亡歧途。西方素描改造中國畫,這種以回避和剝離中國畫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是在用這淺薄的方式曲解中國畫的本質特征和精神內涵。 摘自《成忠臣談藝錄》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中國畫根植于中國文化的土壤里,吸收其中的養(yǎng)分,開花、結果。歷代畫家們用筆墨感知世界及感悟人生,表現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lián)的政治、哲學、宗教等方面的認知。他們以其曠遠的心境,重視意境和神韻,以思想情感凝結于一紙之上。這是中國畫的獨特審美形式,也是其魅力所在!只有承續(xù)傳統(tǒng)文脈的畫家,才能保證其“血統(tǒng)”的純正和高度! 摘自《成忠臣談藝錄》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現在令人痛心的是,傳統(tǒng)的中國畫正在一點點丟失。一些人把素描的理念、技法生硬地往中國畫上嫁接,使傳統(tǒng)中國畫的民族獨特性蕩然無存。中國畫有兩千余年的發(fā)展史,它有局限性的一面,但它的包容性十分強大,其“造血”功能也很強,從來不拒絕外來養(yǎng)分的吸收。 摘自《成忠臣談藝錄》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真正有大成就、大作為的畫家,他們都有堅定的中國文化立場,他們內心對中國文化非常敬畏、仰慕。像任伯年、傅抱石、關良、李可染等人,他們在繪畫上是借鑒了一些西方繪畫理念,但沒有用其來改造中國畫。在他們的作品中,是把西方理念加以消化,吸收,并融入到中國畫的語境之中,和中國畫有機結合,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新語言。他們在吸收西方繪畫理念中深刻地明白萬變不離其宗,這是他們本身所具備的智慧,沒有人講他們的畫是西畫。 摘自《成忠臣談藝錄》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畫壇上一些人高喊的所謂中國畫“創(chuàng)新”,是個只做表面文章的偽命題。凡是稍懂中國畫常識的人都知道,傳統(tǒng)中國畫離開傳統(tǒng)的國學儒釋易道,離開思想境界、人格個性及感情訴求,就是一種孤立存在。缺乏審美精神,離開中國畫的傳統(tǒng)文脈的連接,這樣的創(chuàng)新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綜觀歷史上,任何有成就的畫家都是在傳統(tǒng)上下過大苦功,廣泛研習歷代各家之長,并涉及傳統(tǒng)國學修為,并在此基礎上師法造化,繼而參禪問道,融合貫通,終成大家。 摘自《成忠臣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