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幾乎家家都有一兩把油紙傘、或者是油布傘,煙臺人都叫它油傘。
它的骨架是竹條的、木柄是木頭的、傘面是用油紙糊的或者是油布的。上面有手繪的花兒、風景,下雨天時一撐開,滿街都是五彩繽紛的花兒,煞是漂亮。偶爾也會有幾把黃的、藍的油布做的大油傘走過,就象風吹來的幾片葉子。

記得我家那把油傘很漂亮,聽媽媽說是我姥爺從海參威帶回來的,這傘上畫的典型的異國風情圖案,我媽媽那時可喜歡它了,就盼著下雨天,因為她打著它上學每次都會惹來姑娘們羨慕的眼光和贊嘆聲。我的爸爸就是在雨天時認識我媽媽的。

對于油紙傘,唐朝詩人范成大是這樣描繪的:″青涼傘上微微雨,早掛秋千架上衣"。白居易贊嘆:″傘蓋紙重金翡翠,熏籠亂搭繡衣裳"。
曾幾何時,戴望舒的一首《雨巷》,造就了無數中國人對于油紙傘的浪漫意象: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


年少的時候這篇課文一直讓我感受到這油紙傘是那么浪漫銘心,油傘在我的心中始終是那么親切、那么有情結,不是嗎,古往今來許仙和白娘子、黛玉和寶玉等等都離不開這象征著愛情和緣分的油紙傘。
到了八十年代隨著國門的打開,那方便又漂亮的折疊傘從南方來到了煙臺,那時僅僅幾塊錢一把,用著又方便又漂亮,很快受到了姑娘們的青睞。這又遮陽又遮雨的小小尼龍傘人手一把放在挎包里,成了大家必備的東西。
如今這千百年的油紙傘早己失去了人們遮雨的作用,變成了舞臺上的道具成為一個懷舊的文化藝術和非遺,但是,那流傳下來的一個個美麗的傳說卻永遠記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