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有很多媽媽說為什么孩子越打罵反而越哭鬧? 因為孩子沒有好好哭過一場,總是在父母的打罵中終止。 他們就會找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這種感受也許是一直壓抑著的憤怒或者恨意。 你知道么,小小的孩子會愛你,也會“恨”你。 所以你會聽到孩子跟你說,“我愛你!”,也會親親你。 但有時又會蹬著眼說:“壞媽媽”、“壞爸爸”。
這其實都是一種情緒的表達。 孩子需要我們給予響應。 因為只有響應才能幫助孩子去處理這些情緒。 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任何不可愛的行為,都是在呼喚愛。” 放在孩子身上,更是如此: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其實是最需要你愛的時候。
不哭不鬧的孩子,才真的可怕。 當孩子哭的時候。 你肯定會著急,也會生氣。 但一定要深呼吸冷靜下來。
前幾天帶小小魚和侄子去看電影。 結果電影的場次錯過了。 小家伙就聳拉著臉,過馬路也不許我們拉著。 反正各種找茬。
“回家給你放好看的電影,好不好?” “不行,我就是要看!” “過幾天有恐龍電影上映,帶你來,可以嗎?” “不行,今天要看!”
讀小學的侄子明顯就能控制情緒了。 他知道錯過了沒辦法,覺得回家看是個不錯的選擇。 也勸弟弟,還說這個電影不是很好看。 可他就是不滿啊!
當我們回家的時候,我跟他說“我知道你就是想今天看一部電影,不管好看還是不好看,也不管時間早晚,就是要看,對不對?”
“對!”這時他開始看著我說話了。 “那好,我們回家也能放一場,我用投影給你放!你自己做主” “我要看一個小時!” “一個小時太短了,看兩個小時吧!” 他很驚奇地看著我。
“好電影一般都要兩個小時,你等會回家跟哥哥一起找。” 這個約定就這樣達成了。
我知道,其實當我說出他內心的想法時,他就開始釋然了。 否則就是一直跟你哭著擰著。 倘若我當時就著急發脾氣。 最后他也不得不聽。
但看著那小小的背影,哭的肩膀一聳一聳的。 后悔的人應該又是我了。
5
我們養大孩子的時候。 會被娃的各種行為折磨著,要忍受娃無數次的哭鬧。 可父母能夠做的,就是看到孩子們渴望被愛、被關注的需要,并且明確告訴孩子:
我愛你 你是可愛的 你值得被疼愛 這種愛是無條件地。 而且這種愛從你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假如一位年輕的媽媽剛剛生了孩子,孩子能在她的身邊,彼此待在一起。 媽媽跟孩子之間是能彼此感覺到的。 這種親密關系非常重要。
會對孩子人格的健康發展打下基礎。 而且這能讓孩子的內心感到溫暖。 成年后待人也會溫暖很多。
細數身邊的人,包括我們自己。 每個人的性格形成幾乎都能追溯到童年。 當年父母注入的溫暖感覺,將陪伴一生。
多年后,真正能幫你抵抗挫折,承受壓力的,就是內心是否強大。 而父母最初的溫暖的愛,就是這內心強大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