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區白石路派出所對面的小巷子里,有一家不起眼的餛飩店。

沒有門頭,也沒有華麗的裝修。店門朝南,一對五六十歲的夫婦,在此經營了很多年。
店名曰南方小餛飩,的確名副其實。餛飩的肉餡緊實有彈性,入口嚼頭十足,肉香四溢。添加了糯米粉制成的餛飩皮,薄如白紙,幾近透明,滑溜清爽。沒有醬油味裹挾的湯,在小蝦皮紫菜和胡椒粉的加持下,與餛飩的融合,是相得益彰的完美。

小店距離我家不遠,多年來,尤其是宿醉后,早上醒來,來這里吃一碗餛飩,于我來說,是一樁異常美妙的享受。十塊錢,一大碗餛飩,連湯一起喝光后,摸著撐得滾圓的肚皮,騎車上班。

前些年,在江南游走時,吃過很多餛飩。其中最好吃的,莫過于在江蘇宜興湖父鎮吃過的小餛飩。至今仍認為,那是餛飩的天花板。

店主夫妻倆操持著南方的口音,使得我許久以來,一直都認為他們是宜興人。他們的餛飩,味道風味,都比較接近湖父小餛飩。直到去年入冬的某天,趁著店里人不多時,和老兩口攀談起來才知道,人家是安徽銅陵人。
南方人,勤快整潔的天性,也被兩老口帶到煙臺。小店雖然簡陋,桌凳也都參差不齊,但是,上上下下,都透著一絲不茍的干凈利落。

